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六章 促清整尊為國教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完成了上面的清整工作後,還有一個需要面對並且馬上要解決的問題擺在寇謙之的老闆桌上,就是澄清老子和李弘的關係。看著帶著密字的檔案袋裡那厚厚的一摞黑材料,天師大人的眉頭擰得好像十八街麻花似的。

這個李弘指的可不是武則天的兒子,而是漢末人,也是個極不安分的主兒。劉勰在《滅惑論》裡說“是以張角、李弘毒流漢季,盧悚、孫恩亂盈晉末,餘波所及,實繁有徒”,歷代史書基本上都差不多這個基調,把李弘和張角分到一個朋友圈裡,這個圈子裡基本上都是妖、賊、匪這類貨色。

李弘同樣是個利用教團組織作亂的造反派,雖然危害遠不及黃巾起義,但後世有很多起以他的名義作亂的事件,僅兩晉南北朝就有四五,甚至連唐代都有,更嚴重的是,這個人很會發動輿論宣傳工作,社會上廣泛流行著大量類似“老君當治,李弘應出”這樣的讖語。

寇謙之很無奈地說“稱名李弘者歲歲有之”,這就比較惡劣了,在統治者心目中無疑給太上老君他老人家抹黑了,也影響到了以老子為尊神的新天師道。寇天師也真夠不容易的,一直鞠躬盡瘁、加班加點整頓改革,好容易樹立起了道教的正面形象了,你那動不動就搞個起義,弄個暴動出來,而且是年年都要出來冒個泡,還要頂著太上老君的名頭,這誰能忍啊!

劉勰大家應該知道,就是寫《文心雕龍》那老頭嘛,我當年的中學課本里是要學的。這老頭是南朝人,佛學修為很深的,晚年還出家當了和尚,法號慧地,他可以說是代表了佛教界,也代表了南方學術界,給李弘定了性;而寇謙之作為國師,北天師道大老闆,同樣可以代表道教界和北方學術界也給李弘定了性;各史書的編寫者基本上又能代表統治階級和儒家的觀點,所以這個李弘算是儒、釋、道三方共同批判,統治階級終審,我們也沒辦法給他翻案,只能是作為一個反面人物處理了。

所以,寇謙之必須徹底把老子和李弘之間的關係撇清,否則就不可能得到北魏政府的全部的信任和支援,於是在《老君音誦誡經》中,天師大人疾言厲色地痛斥了李弘,諸如惑亂萬民,誑詐萬端,壞亂土地之類的惡詞直接砸了過去,寫在紙上終歸是文明些的,天師大人心裡不定有多少神獸飛馳而過呢。總之就是很明確地表示我們和這個頂著道教名義幹壞事的敗類沒有任何關係,他在敗壞我們的清譽,我們同樣希望把他人道毀滅,徹底和他劃清了界限,你說什麼?他早就死了?沒關係,那就挖出來救活了再毀滅。

辦完這件事後,新天師道總算是比較完美了,天師大人那顆澎湃的心也總算能平靜下來,給自己放個假,輕鬆幾天,今後的工作嘛,就是有序推進,督促落實了。

在道教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之時,發生了一件大事。

公元425年,大夏王赫連勃勃病故,幾個兒子為了搶椅子鬧得不可開交,最後三子赫連昌勝出繼位。拓跋燾收到這個情報後,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對大夏用兵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但茲事體大,一直沒能下決心。

大臣們也分為兩派,崔浩是主戰派,不顧很多大臣的反對,一直勸說拓跋燾立刻出兵,去晚了等人家屁股坐穩了,又成了硬骨頭了,搞得皇帝更沒主意了。於是,拓跋燾便派人把天師大人請入宮,詢問能否用兵。

寇謙之首先對皇帝的思想上要求上進,積極開疆拓土的迫切心情表示認可,毫不保留地支援弟子崔浩的意見,然後就雙方的軍事、地理、後勤、民心等諸方面進行分析對比,充分展示了一個軍事參謀的才華。

實際上,無論說多少,這位太武帝從來就不是個安分的主兒,加上大夏最近幾年來一直窮兵黷武,搞得國內生產力不足,國力自然就差得多了,如果不趁機咬上一口,拓跋燾哪會甘心。所以天師大人很能體會皇帝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緋色豪門:高冷總裁私寵妻

雲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