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五章 促清整尊為國教中,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著聊清整工作。
四、除去了男女合氣之術。
房中術歷來是倍遭詰責的,有志之士、名士清流們更喜歡批判一番刷自己的品德值,例如我們提到過的北周甄鸞在《笑道論》中就攻擊過此術。寇謙之也認為這東西使淫風大行,損辱道教名聲,我們神仙般的人物,追求是高尚的,思想是純潔的,所以這個列在了必須要改的名單中,託老君之名對其革除。當然了,人倫大道是不可能禁止的,要不也就真的民心盡失了,估計拓跋燾第一個就站出來反對,所以寇謙之也表示,正常的夫妻生活那是允許的,但是那是個人隱私,以後別沒事就拿出來品評了。
五、宣示“新科之誡”,提倡禮法
五斗米道的成仙理論是信仰煉形就可以長生久視,服食餌藥就可以成仙,也就是說一個人找個沒人的地方,門一關就能修成正果了,但這樣一來大家都成了單幹的個體戶了,都修成散仙了,怎麼能形成規模效應,也不利於統一規範管理啊。將來這些修為深厚的散仙沒事就出來幾個放點大招,誰也受不了,寇謙之對這個問題也是必須要改的,在《老君音誦誡經》中說,欲“登太清之階”,就必須“誦誡”與“建功齋請”,成仙不是個人單幹,搞個人英雄主義了,而是必須要加入組織,大家一起齋醮禮神才可能成功。而“專以禮度為首”,不能沒事就想著搞破壞,這也是對封建禮法的一種提倡,用封建倫理道德制約人心,使道教更容易被封建統治階級所接受,在道教教義發展上是一大改變。
經很多學者考證,寇謙之與佛教是有接觸的,比如成公興就有著佛教的背景,而作為道教改革家,也不可能對威脅最大的對手一無所知。在改革中,寇謙之借用了很多佛教的內容就不難理解了,比如佛教的戒律形式。同樣,儒家思想,比如倫理道德等也成為改革過程中吸收的營養,用這些戒律、倫理道德配合道教的科誡,為想成仙的道士們指出了正確道路,那就是堅持誦經禮拜、上香祈願,其他都是小道。
對了,寇謙之的經書中有音誦這個詞,原因他改革了誦習道經的習慣,從原本的“直誦”改成了“樂誦”,直誦就是直接誦的意思,乾巴巴的挺沒意思的,這個大家上學就誦了很長時間了,習慣了可能都沒什麼感覺了,都是過來人,好理解,而樂誦其實就是加個背景音樂,聽著悠揚的音樂誦經,至少韻律感就強了不少。其實大家現在想想,電視上有朗誦節目時,是不是都有背景音樂?大家看電影時,背景音樂基本上就沒停過?現在到廟或觀裡,看和尚和道士們唸經時就算沒有音樂,至少也會弄個木魚來配合一下吧。這看似很小的一點改變,實際上表現了寇謙之為了重醮儀、倡禮度改革的決心和細心,這其實也是從佛教那裡學過來的。
總之,這方面的改革從受戒儀式、求願儀式、度亡儀式、除病祈禱儀式、解度儀式、三會儀式等等各個方面的科誡內容都作了詳細的說明,並且要求從上到上嚴格遵守,如同遵守律法一樣,任何時代,規矩、制度都是最重要的,這和槍桿子一樣重要。
當時,在每一個儀式末尾,都有一句“明慎奉行如律令”,大家齊聲誦出來,自然會從心底油然一種神聖感。大家經常在小說或影視劇中聽到過諸如“xxx急急如律令”,很多符上也有這幾個字,很熟悉吧。
六、把輪迴報應作為基本教義,定義了三世輪迴轉生之說。
大家都知道生死輪迴之說本來是佛教的特產。佛教煉的是神,講究靈魂不死,而道教則是煉形,講究肉身飛昇,二者間在生死、形神的認識上還是區別很大的。從寇謙之開始,把佛教的輪迴學說引入了道教,如果前世作惡太多,今生修行就無果了,不僅修仙無望,下輩子想當人都是不行,目的顯然是為了勸人向善,加強統治。
七、將服餌修煉之術與符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