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修仙世界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對葛洪的思想進行整理的時候了,研究葛洪的思想理論,你會發現它就是一個現代網路小說裡的修仙世界。
眾所周知的是,戰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三個時期,王朝更迭,門閥爭鬥,相互攻伐是主流,人們看到的是太多的生死無常,卻看不到未來和生的方向,天地間瀰漫的是悲觀、彷徨。生活在魏晉南北朝的人們,就是生活在這種消沉的社會中,崇尚老莊、專務清談、避世、追求長生成為流行時尚,玄學研究火遍朋友圈。
作為玄學界的No.1,方士們自然有了用武之地,魏晉時期的門閥貴族對方士當然也是盡力的招攬,使方士們和這些當權者關係非常親密,雙方自然會慢慢地建立起一種互補的關係。方士們可以從上層社會得到支援,至少是不會強烈反對他們傳播自己的教義思想,拿人手短嘛,作為回報,把自己的玄之又玄的神仙理論灌輸給這些好奇寶寶,順便還客串家族保健醫生,指導這些官大爺打個坐、煉個氣,偶爾舉辦個養生沙龍之類的,既提高了貴族的口味,又在朋友圈裡提升了自己的逼格,誰都不嫌自己活得長不是,這種交際當然要參加的。
上層社會的神仙信仰和迷戀玄學,為道教的神仙理論體系的發展和完善提供了原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道教汲取了處於時尚界主流地位的玄學思想,豐富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從而逐漸走上了義理化方向發展的道路。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由於早期道教在義理方面存在不完善、不成體系的問題,有時甚至不能自圓其說,所以,儒家、佛教以及唯物主義者們對道教的批判比較多,在與儒、釋長期的抗爭過程中,一直處於下風,壓力還是山大的,那時的道士們心裡苦啊,出門都抬不起頭來啊。
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完成了早期的知識儲備和梳理的葛洪站了出來,將玄學和道教融合歸納,將方術和神學統一起來,把丹鼎、符水等從理論上總結共通,總之就是把以前的道教的方方面面融會貫通,從而建立起了一套相對完善的、系統的、以金丹道為中心的神仙理論體系。
葛洪年輕時就以抱朴子自稱,所以就用《抱朴子》作了書名,也把自己的一生的道教思想精華用這部書記錄下來。有關“抱朴子”的含義甚至讀音,說法很多,多是後人猜測的,總體有兩種主流說法,一種陽春白雪說,說引用自《老子》中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意思當然需要結合前文理解。另一種下里巴人說,源自葛洪少時貧困,自己打柴,村人見他抱著柴,便說他是抱朴的小子。真實的原因,不好說,不過大家可以從葛洪的書中數次用到抱朴一詞,可以自己分析一下吧。
《抱朴子》分內篇和外篇兩大部分,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據葛洪自己說,內篇言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祛禍之類的,屬於道家,而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屬於儒家,我們重點研究的是內篇。
葛洪在內篇中所說的道家,和傳統的道家是有區別的,實際上是他歸納、整理並完善出來的道教神仙理論體系,換句話說,《抱朴子》內篇就是一套關於神仙的哲學理論系統。當一個理論升格為一個體系時,說明它已經足夠完整了,所以,這套神仙理論的體系就需要解釋神仙的本原是什麼、神仙的存在性、怎麼能成為神仙等一系列的問題。
那麼我們就理順一下葛洪的神仙理論的體系,看看葛洪是如何構建出一套完整的,從形而上到形而下的神仙體系,看看葛洪的修仙世界模型。
第一步,修仙世界的總綱,神仙理論體系。
要堅定追求仙道的道心,必須要相信仙界是存在的,於是就需要先構建一個對凡人來說是真實的、極具吸引力的、神秘的、未知的仙界。在晉朝以前就一直流傳著神仙的故事,而且傳說也是越來越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