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臨床急救手冊,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葛洪學識淵博,一生著述豐富,除了我們前面提及的《抱朴子》和《肘後方》外,還有諸如碑頌詩賦等大量作品,可惜多數都沒有流傳下來。先簡單和大家聊聊他在醫藥學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貢獻。
根據葛洪在《抱朴子》外篇的自敘可以推斷,葛洪在鄭隱那裡學習四五年後,大約從20歲左右就開始注意記錄整理所學了,平時多做筆記真是個極好的習慣,除了可以讓你在多年後還能找回以前的記憶,也能練練書法不是。就算是在動亂中四處奔波的途中葛洪也沒有放下筆,正是因為有了平時的豐富積累,葛洪才能在隱居羅浮山後,有如此多得作品問世。要知道,沒有電腦的時代,想查詢點資料是個難度極大的、極耗時的工作,哪有現在網路時代、大資料時代這麼方便。
說到這,想起了毛主 席的一件小事,很想和大家說一說。很多人都知道一代偉人毛主 席記憶力極佳,可以說是深不可測,他在批《五代史》時,看到莊宗這部分時,想起了以前讀過一首很喜歡的名為《三垂崗》的詩,但是想不起來作者是誰,是哪個時代的人了。要是現在遇到這個問題,直接上網一搜,幾秒鐘就可以把前前後後的資訊全查到了,但那時除了靠記憶力外,估計最可行的辦法就是到圖書館一本本翻書去吧,運氣不好,十天半個月都不一定能找到答案。當時毛主 席順手給秘書田家英寫了個條子,請他幫忙查一下,並且把八句詩寫了下來,並註明是歌頌李克用父子的。當然田家英用了什麼方法,用了多長時間找到了答案不是重點,重點是一位清代的,名氣不怎麼大的作者寫過的詩,年輕時讀過還能一直記得如此清楚,由此可以看出毛主 席記憶確實超人,對了,《三垂崗》作者是清代的文人嚴遂成,原詩就不給大家擺出來了,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看看,我本人是極喜歡的。當然,故事到這還沒有完,因為毛主 席當時寫的詩和嚴遂成的詩集中的原文有幾個字有出入,從而引發了一場考證,結果發現有很多版本的《三垂崗》,細節都出在這幾個字上,而毛主 席的版本和袁枚收錄的相同。由此可見,毛主 席的記憶力真的令人歎服+1了。對於我們這些記憶力本來就不怎麼樣,而且還嚴重退化的人來說,養成多記錄的習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隨身帶個小本本吧,或者手機裡裝個隨手寫的小程式吧。
葛洪正是得益於平時積累的大量的筆記,抄寫的大量書稿,才能在整理、提煉自己的理論、思想的過程中,有大量的資料可用,否則在那個書還是靠手抄的時代,哪有那麼多資料供你使用!就算有,沒準需要你跑到幾千裡外去查,所以葛洪年輕時才有北上、南下四處尋找各種書籍的經歷,積累下了豐富的資料,如果什麼都沒有記下來,在那個連腳踏車都沒有,而且還四處都不安穩的時代,還是洗洗睡吧,還搞什麼創作啊!
關於葛洪的醫藥著作《肘後方》是他醫學、養生、丹道、藥物學等多方面的成就的重要成就,對於後世的醫學發展及道教的金丹派都有一定影響。對了,大家看一些資料上說葛洪寫過《肘後要急方》肘後急要方》《後備急方》《肘救卒方》等等,貌似寫了個《肘後方》系列叢書的感覺,實際上就一本,只是叫得比較亂了,我這個理科生也不知道怎麼評價這個情況,所以乾脆一直在用簡稱《肘後方》,問題能說明白才是關鍵。
傳說葛洪的妻子鮑姑和葛洪是同行,也是一位醫道、丹道大家,現在廣東還有很多傳說及遺蹟。據一些傳說,鮑姑是中國四大女名醫之一,而且專攻灸術。《肘後方》裡有大量的炙方,有人分析說極可能都是出自鮑姑之手的,原因很簡單,葛洪主要精力都放在煉丹上了,哪有那麼多精力再投身灸術方面的研究啊,這個大家可以再找找證據,存疑。
再舉兩個《肘後方》中炙術的小例子,可以讓大家對葛洪的醫術有個更直觀的認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