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章 隋朝高道–王遠知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穿著便衣去的。

王遠知自然沒見過李世民,眼見二人氣度也不像凡人,暗自掐指,那位可能問了,是不是諸葛亮那種袖中掐指的馬前神課之法?可能是吧,道門傳下來的掐指推算的法門不少,王遠知用的哪種不好說,總之是挺準的,因為他一邊上去迎接,心裡已經有了數,“你們當中有聖人,難道是秦王大駕光臨?”二人承認以後,王遠知才說:“秦王您將來是一位開創盛世的天子。”這又一次證明了他的極高的政治敏感性。等到李世民當了皇帝,還時常惦記王遠知,打算請他出山為官,卻被堅決推辭了。所以,貞觀九年時,李世民安排人在潤州舊山(也有記為茆山)為他建了座太平觀,並賜下田產,度了二十七個道士給他做伴。在《談賓錄》和《舊唐書》中說度了二十七個道士,但江旻的《碑》中說是七十人,《雲笈七籤》中甚至說是隻有七人,唉,就是這麼不嚴謹,你自己看著辦吧。

那邊道觀正修呢,李世民就下了份詔書通知王遠知,順便表示表示自己對他的崇敬之情,先大大誇讚了一翻他的才學品行,道法精深,然後又表示說,您老人家既然不願意在俗世紅塵中生活了,那我也不能非要勉強您,不過為了表達我的尊敬,已經派人去負責給您修建道觀,添置田產,希望等您老回去時都已經辦妥當了。這份詔書的內容在《舊唐書》中有記載,有興趣的道友可以品鑑品鑑。

公元635年,貞觀九年八月十六日,王遠知自知今天就是羽化之日,便對弟子潘師正交待了後事後,立刻沐浴,穿戴好衣帽,然後躺下,就像平時睡覺似的悄然逝去。調露年間,唐高宗李治追贈王遠知為太中大夫,諡號升真先生。武則天又贈金紫光祿大夫,天授二年改諡號為升玄先生。

王遠知一生只寫過一部《易總》十五卷,可惜沒有流傳下來,再無其它作品了。雖然他在著述上沒有什麼貢獻,但是由於他透過自身的影響力,把陶弘景的茅山宗的經義傳承下來,在他的眾弟子中,特別是潘師正繼承並進一步發展了茅山宗,所以說他對茅山宗,對中國的道教的傳承有著重要的貢獻。

這裡多說幾句,有學者考證,《易總》實際上並不是王遠知所著,而是另一個同名的王遠知所著,二人同名,所處時代稍有前後。不過這另一個王遠知只在一些野史和地方誌裡有些記載,《易總》也失傳了,雖然後世的一些注《周易》的人受這部書的影響,在這存疑,就不詳細考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