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章 隋朝高道–王遠知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得道高人,想求教養生、長壽之道的帝王都非常感興趣的。首先是陳宣帝和陳叔寶這父子兩人,都曾召見過王遠知,聽聽他講講無上道法,後主陳叔寶聽後慨嘆說“宏旨玄言,甚見嗟賞”。

592年,還是晉王時的楊廣正在鎮守揚州,楊廣是604年轉正的,前面提到了,他對道士更感興趣,當聽說茅山還有這麼一位高人隱居以後,就派了王子相、柳顧言等人帶著厚禮去請王遠知來串個門,到家裡坐坐。王遠知雖然不願意去,可自己的腰都沒人家的腿粗,怎麼也得去應付應付,所以一進楊廣家的大門,馬上就施了個小法術,把一頭烏黑的秀髮變得雪白。楊廣一看嚇了一跳,可能是對王遠知這一頭白髮有了陰影,勉強應付了幾句,就趕快把他打發走了。王遠知暗自得意,小樣兒的,別說你只是個王爺,將來當了皇帝也一樣讓你怕,結果一出大門,立刻恢復了一頭烏髮,唉,這老道士還真有點調皮。從這個小故事裡實際上可以看出,即便王遠知是528年生人,592年時也是六十多的人了,那時還能有一頭黑頭髮,足見其養生功夫之深了。

611年,楊廣巡幸涿郡時,還是想向他求教養生長壽之道,就派員外郎崔鳳舉去請他,王遠知只好來到臨朔宮見了一次楊廣,此時的楊廣居然還有心情享樂呢,並且對王遠知執弟子禮,還命令在京師建造玉清玄壇請他務必賞光去住。

熟悉隋朝歷史的道友應該知道,611年楊廣為什麼去涿郡?是為了遠征高麗做戰前準備的,籌措了一百三十萬大軍的供應,當年河南、山東又發大水,於是王薄、竇建德、劉霸道、張金稱、高士達等各路豪傑紛紛起義,就這樣第二年楊廣照樣帶大軍,號稱二百萬扁高麗去了。結局都清楚,大敗回來了,結果613年又跑涿郡徵兵,2月又跑高麗去了,家裡亂成什麼樣了呢?孟海公、孟讓、孫宣、彭孝才、吳海、呂明星、杜伏威等等更多英雄揭竿而起,高麗那照樣吃了敗仗回來了。

您說都這樣了,就安穩點先把家裡收拾好了再想著欺負人行不,不,那可不行,614年,楊廣第三次徵兵,又跑高麗捱打去了。此時唐弼、張大虎、胡劉苗等又一群英雄起義。所幸高麗王也怕楊廣了,心說遇上個瘋子了,這是家都不要了非要欺負死我不可啊,只好服軟了,7月派人找楊廣說,您厲害,我服了,我投降。此時國內已經不可收拾了,有點跑題了。

回來接著說楊廣。隋煬帝巡幸揚州時,如果按時間順序的話,這次應該是楊廣第三次到揚州,時間應該是616年,實際上逃到揚州的,隋朝已經無力迴天了,此時王遠知來見楊廣,對他說不宜遠離京城,但楊廣卻沒聽他的建議,此時的杜伏威、竇建德、劉武周、李密、翟讓等各大勢力已經把天下分得差不多了。第二年李淵也起兵,很快大唐時代就到來了。

王遠知在政治上的見識也非一般人所及,眼看這位皇帝實在是扶不上牆了,天下都亂成這樣了,即便楊堅再活過來估計也只能兒子點個贊,能短短几年就把大好江山弄成這樣,也沒誰了。關鍵是王遠知能在李淵還沒有任何造反的徵兆時,便主動去和李淵談了談天,“高祖之龍潛也,遠知嘗密傳符命”,不過功成后王遠知就身退繼續隱居了。

直到武德年間,準確說應該在621年,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喜歡聽《隋唐演義》的道友可以回想一下,這段歷史挺精彩的,這一年李世民先後打王世充、圍洛陽、大敗竇建德、收降王世充、劉黑闥起兵等等,歷史就萬分精彩了,再經過演義就更吸引人了,我自己都想再回頭看看這本小說了。

就是這一年,李世民成為天策上將軍並開府,手下群賢畢集,諸如房玄齡、杜如晦、虞世南、許敬宗等等,當時請了閻立本分別畫了肖像,號稱十八學士。就是在這一年,李世民還由房玄齡陪著,專程去訪王遠知,而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