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衝突升級,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爭一定程度上會刺激著科技的進步,兩教相爭也同樣刺激著雙方的發展,隨著矛盾的逐漸升級,強龍逐漸佔了上風。於是,道教只好尋找盟友,聯合了儒家,共同以夷夏之論來攻擊佛教這條強龍。此時的相爭就不是誰當老大,誰是正統的問題了,而是上升到驅逐、消滅外來文化的層次了。
顧歡是一位南朝的儒、道兼修的著名思想家,算是一位上清派道士,只是沒有受籙。顧歡雖然是中年以後才開始精研道學的,但無論儒學還是道學,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水平,主要作品有《文集》三十多卷,《夷夏論》《治綱》《老子義疏》等。
《夷夏論》是他在467年發表的,在《隋書》等很多史書中都有收錄,算得上一篇影響很大的文章。由於顧歡的道士身份,他自然會站在道教的一方,對佛教表達了諸多的批駁,文中有很多對佛教具有侮辱性的語言、比喻,甚至謾罵,總之就是尊道貶佛吧,並在最後給出了“佛非東華之道,道非西夷之法”的結論。
實際上,在嚴達提出的主優客劣的觀點,就明確表明了老子是自家人,創立的道教那也是自家的,佛教呢那是從西邊來的,在我們這裡任由他們發展,受益的還是西方,這就是夷夏之辨,所以顧歡雖然在《夷夏論》中表示會同二教,但卻依舊錶明道教才是最適合華夏的。當然,他的論據很多,比如其中之一就說,佛是破惡的,道呢,是興善的,一個是出了問題以後加以解決,另一個是從根本上防止問題的出現,你說誰更好呢?另外就是他提出的“下棄妻孥,上廢宗祀”,佛教的出家的行為,對上是不忠,對家是不孝,也直接擊中了佛教的要害。至於佛教的過度擴張,與國爭利,也是最終被滅佛的根源。
此文一出,宗教界、朝野上下一片譁然,士人和道士們當然是擊節叫好,紛紛點贊,朋友圈轉發。可是僧人們就不願意了,人家都指著你的鼻子開罵了,這要是都能忍,那就真成了忍者神龜了,於是,隨之而來的就是佛教方面的反擊,由此第一次大規模的佛道之爭“夷夏之辯”開啟。
針對《老子化胡經》《夷夏論》等這些道教界的惡意攻擊,大和尚首先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和抗議:你們那都是滿紙荒唐言好不,弄得我們一把一把掬那傷心淚,不,此處不應該流淚,應該是怒氣值爆表,明明是你們道教處處偷學我們,我們一直被模仿,就是有信心不會被超越才不打假的,你們還反而顛倒是非,你們不知道“天下大術,佛術第一”嗎?眾高僧紛紛發表文章反駁,《弘明集》中就收錄了五篇代表作,可見當時的火爆情形。甚至有位叫慧通的大師還說了,你們道教的老祖宗、老神仙老子,那也是我們的佛祖派來的,為了教化你們,你還別不服,就連儒家的孔聖人,那也是我們家佛祖派來華夏的。
當然,參與反擊的並不是只有和尚,還有大量信仰佛教計程車人高官,比如劉宋時的袁粲等,這在前文提及過了。當時主要的反擊作品有《與顧道士書》、《諮顧道士夷夏論》等。
由《夷夏論》引發的佛道間的夷夏相爭,雖然涉及範圍很廣,表面上也非常激烈,實際上雙方總體上還算是很剋制,爭鬥也還是以地位高低為中心,都沒有相互攻擊對方的義理。吵吵更健康,天天面對經書,沒有電視、網路的時代,難得有這麼個機會,雙方在相互攻擊中還能不斷地完善自己,改掉那些自己熟若無睹的毛病,怎麼看都是一種雙贏的好事。不過,與這種夷夏為中心的白刃戰相比,樓觀道派提出的主優客劣的觀點就顯得溫和得多了,因為主和客是可以共存的,只是要排個座次出來,我只是想當老大,你安心當二弟就oK了。
當這股辯論風波還沒有冷卻,南朝悄然完成了朝代更替。南齊時,又有一篇文章《三破論》新鮮出爐,無異於火上澆油,再次捅了佛教的馬蜂窩,引發了夷夏論的第二波辯論高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