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隋朝高道–蘇玄朗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過翻看前人的資料,很多道士發現《參同契》實際上還是極有道理的,只不過以前太注重表象,在外丹上花了太多時間,卻忽略了把身體作為爐鼎,以天地元氣為大藥,在體內鍊金丹,這個思路感覺似乎、應該、可能、好像更靠譜的樣子。喜歡看仙俠網路小說的書迷們是不是很熟悉,這不就是小說裡面的築基、金丹、元嬰這一套修仙進階的步驟嘛。

那麼什麼是內丹?實際上這是一種相對更高階的道教功法。在《參同契》《黃庭經》等書中雖然都沒有明確提出過內丹的概念,但是在《參同契》裡卻提到過還丹一詞,所以,內丹的思想實際上早就有了。蘇玄朗在《龍虎金液還丹通元論》中明確說“歸神丹於心煉”,這樣就明確地提出了外丹修煉轉到了更高階的內丹修煉的。

當然,很多過於專業術語就不多講了,不過還是得提一下蘇玄朗的性命雙修,內外一道的觀點,就是說想修煉內丹學,那麼必須的,也是根本的就是要性命雙修,性就是心性,命就是固精養氣。簡單點解釋一下,大體就是以自己的身心為爐鼎,養心即修性,養身即修命,性命雙修,把自己體內坎中(腎)的嬰兒(元精),與離中(心)的奼女(元神),透過中央的黃婆(意念)加以調和,加上津(唾液)氣等的溫養最終結成內丹。很多人都認為道教的修煉只是個玩笑,和小說裡寫得那樣,只是想象出來的,我特別尊重這樣一個觀點,對於自己不瞭解的,絕對不要想當然的否定,不能讓自己的無知成為別人的笑料。

但是外丹術是不是就從此被否定,沒有前途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後面還會講到,在唐朝,外丹術反而進入了黃金髮展時期,得益於一大批醫術高明的道士的踐行和總結,而且進一步發展出了金砂派、鉛汞派和硫汞派三大外丹道派,出現了諸如孫思邈、孫少微、張果、梅彪等名醫,也有梅彪的《石藥爾雅》等經書傳世,當然了,他們同樣認識到了前輩們的外丹術的弊端,稍後再講這些。所以葛洪的外丹理論,並不是走不通的,他的思想和理論有著他的特點,他從形神關係、氣物關係、物類變化等認識上,試圖證明並強調肉體永存的可能性,是透過外丹、煉形走一條肉體永存而成仙的道路,“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當然,他也並不是只追求外丹,而是也有一套行氣、煉養的方法,從後人的眼界來分析葛洪的金丹大道的問題,實際上是沒有解決無限的道和有限的肉體這二者的矛盾,把二者割裂開是他的理論的最大的漏洞。

所以內丹學不僅是一種新的修煉系統和功法,也是道家對外丹學的侷限性深入認識以後的總結,是道家發展完善出的新的一套世界觀,這使道教體系更加完整,對後世道教思想體系和行為模式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僅唐代就湧現出大量的內丹方面的著作,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後面有機會再和道友們聊。

對了,這裡的內丹,就類似於修真小說裡的金丹境界,怎麼也算是小高手了,再往上走一步,那就是破碎虛空,飛昇仙界去了。所以,修成了內丹,就相當於走上了長生之路,這和服用外丹有本質的區別。

如果把蘇玄朗的內丹學理論視為隋唐時期的內丹學的代表的話,可以把這一時代的功法分為兩個階段,這和道友們都知道的道家傳統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明顯不同,下面簡單講幾句。

蘇玄朗的內丹理論第一階段是煉精補腦,大概的功法是在夜裡1點到上午11點之間開始運功,不要求必須五心朝天、姿勢標準,而是怎麼舒服怎麼來,躺著也行,站著也可,不過感覺最好還是坐著,躺著沒準就睡著了。當然,要求必須安靜,所以道士們都喜歡去山裡住著,要是住城裡,您那正行功呢,隔壁孩子哭了也受影響,沒準還弄個走火入魔什麼的。然後就閉目養神,控制好呼吸,慢慢的,慢慢的……使自己安靜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