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隋朝高道–蘇玄朗 下,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保持意守下丹田,漸漸放鬆呼吸……。這樣每天堅持修煉下來,功夫到後,就會感覺丹田逐漸產生精氣,此時再慢慢地溫養強化它,慢慢會達到一種意動精生的層次,這時修就算是初步小成了。然後就是以意馭氣通三關了,這就和道友們在小說裡看到的那種打通任督二脈差不多,引導精氣先沿尾閭長強穴貫入督脈,再通夾脊(還有一種說法是大椎穴下三寸處,不過最終還是要沿督脈向上)過玉枕穴,直入泥丸宮,就是把精氣引導著從尾椎一路沿脊柱向上進入大腦,這樣就可以達到補益大腦的作用,使神旺智生。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了,蘇玄朗的功法最終是要補腦,或者說是要養神,這和傳統的精氣要執行周天的修煉方法是有著很大區別的。
當第一階段或第一層功法修煉得神旺到一定程度而知生時,就是智生,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的胎息修煉了。首先還是要找個安靜的地方,同樣沒有特殊的姿勢要求,舒服就好,要不一修煉就幾個小時,總坐著也太累,但是最好還是別躺著,太舒服了真怕睡著了。時間呢,子時開始,關於子時和道家修煉的內容前面簡單提到過,也講過十二訊息卦,子時對應復卦,特點就是陰極陽生、一陽初生的時刻,這也是傳統道家認為最適合修煉的時刻,符合天道嘛。同樣是先靜心排除雜念,調節好呼吸,經過上一階段的修煉,這一步已經駕輕就熟了,所以很快就能使氣息綿長,若有若無,這樣就進入了一種類似胎息的狀態,就是小說裡那種由外呼吸轉到內呼吸。當然了,人不呼吸或呼吸太弱肯定是會缺氧的,所以這種狀態肯定是維持不了多久,有人幾十秒,有人一兩分鐘,但是經過長期的修煉,維持的時間肯定是會越來越長。前面我們講到過道家修煉的一個基本認識,就是要反著來,順行為人,逆行為仙,該呼氣時我吸,該吸氣時我呼,誰都是必須呼吸才能活著,我非要練成不呼吸也能活著,大概意思就是這樣。蘇玄朗無論如何改革創新,也沒有跳出這個道家認識的圈子,所以他認為,當胎息,就是內呼吸練到大成時,就可以做到一天也不用外呼吸,這也是他想達到的目標。有人算了,正常人大約一天要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次左右,他的目標就是逐漸減少這個呼吸次數,直到大成。您想啊,都不用呼吸了,那還是凡人嗎?
當然了,大成是極難達到的,修仙嘛,哪能那麼容易,但是別灰心,大成前還有小成呢,據說小成以後,就可以達到“膚若凝脂,百病不侵,延年不死”的程度。貌似女性朋友可以嘗試一下,比買化妝品、弄一臉重金屬效果好多了,重要的是這種效果不只作用在臉上,是全身都有效果的。雖然功法大成不容易達成,也不妨礙遙想一下成功的美妙,據說可以“水火不浸,脫胎換骨,隱顯變化,身外有身,與道合真”,實際上這還是保守了,大成就是成仙,仙人的好處你就使勁想吧,好處多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神仙做不到的。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蘇玄朗並不是第一個系統整理內丹學說的,而是唐末五代時期的鐘、呂金丹道最早提出來的,當然是因為考證依據不同,鍾呂金丹道後面還會詳細講。不過本人比較傾向於蘇玄朗,因為僅從《羅浮山志》中的蘇玄朗傳部分就可以得到一些證據,比如“龍虎寶鼎即身心也,身為爐鼎,心為神室,津為華池”,“中央戊己,是為黃婆,即心中意也。火之居木,水之處金,皆本心神”,這些都是明顯契合《參同契》的內丹修煉之法。
《羅浮山志》裡還提到,蘇玄朗寫了部《旨道篇》,裡面也提到過內丹一詞,這應該是道教界第一次提到了內丹這個詞的著作。可惜的是,他的著述在元代基本上全都失傳了,一個元朝,一個清朝,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帶來的影響……,唉,不多說了,原因等下一篇再交代。
這裡要明確一下,我說的是蘇玄朗是道教界第一次提出內丹這個詞的,這話沒毛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