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楊廣——生活怎能少了女尼和女冠,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俗話說前人種樹,後人就有資格買個躺椅在樹下喝茶乘涼了。所以,有了一代明主兼老爸楊堅鋪好了陽關大路,別的不說,單說對待宗教的政策方面,兒子楊廣基本上就不用再操心如何做了,更不需要再發愁改革創新了,只要和他老爸保持一致、政策延續下去就oK了。

和老爸的“素無術學”不同,楊廣從小就是個喜歡讀書的好孩子,也喜歡搞搞寫作,這和一些演義小說裡描寫的那個只會吃喝玩樂的昏君還是不太一樣的,至少楊廣在當皇帝之前和當皇帝早期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實際上,在那個位置上坐得時間久了,能夠保持不變質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古今都一樣,早年英明神武、晚年荒淫昏聵的多了去了,所以也沒必要對楊廣有什麼成見,總體來說,他在位期間疏浚大運河、遷都洛陽、改度量衡、對外擴張等很多方面成就都值得點贊,只不過方式方法上不過腦子,搞得天怒人怨、天下大亂。

在對待三教的政策上,楊廣基本上也沒有改變楊堅生前確立的總體發展戰略,同樣是以儒為主治國,攏絡佛、道二教為政治所用。他在608年下詔說,“先師尼父,聖德在躬,誕發天縱之姿,憲章文武之道”,並“立孔子後裔為紹聖侯”可以得到證實。

對待佛教,楊廣同樣繼承了家族一貫的信仰佛教的傳統,很早就和很多高僧有來往,特別是和禪宗大師智顗關係非常好。591年,楊廣在揚州組織召開了一個千僧大會,並且還非常虔誠的接受了菩薩戒。

關於佛教的菩薩戒,我也並不是很瞭解,除了分大乘戒和小乘戒外,還有十重戒四十八輕戒和六重戒二十八輕戒等等講究,我們平時都知道的不喝酒、不殺生、不邪淫之類的都是其中的戒條,可見楊廣受戒也只是為了做秀,表達一種姿態罷了,要讓他持戒,別逗了。至於經他之手給各地寺廟供應的錢米糧油,根本就無法計數。

對道教,楊廣可能比他老爸更加崇尚。史學家對隋朝的大業年間,即605到618年這幾年稱為“天下承平日久”,是結束南北分裂大一統後,出現的很難得的天下太平的一段時間,道教在這段時間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所以史書說“大業中,道士以術進者甚眾”。當然了,隨後也有一段混亂時期,過渡到了盛唐。

楊廣本人還特別喜歡接見道士和修建道觀,他在位期間的道士數量也有很大增長,甚至還把佛寺改成道場,把道觀改成玄壇,就怕不熱鬧。《長安志》記載,大業初,長安內有寺一百二十座,稱為道場,有道觀十座,稱為玄壇,遷都洛陽以後,又在城內及周邊修了二十四座道觀,發展了一千一百多道士。

不僅如此,楊廣還在皇宮裡設了座玄靖殿,建了惠日、法雲兩個道場,通真和玉真兩座玄壇,這些都是為了方便他不出宮就能供奉佛祖和天尊,對於佛、道二教倒是一碗水端得很平。

楊廣的學術水平還是不錯的,自己曾經也愛寫作,所以對於道教的經籍的整理、編修及目錄建設都很重視。比如他在繼位之前,就在王府裡養著近百人,專門負責修撰工作,繼位後,更加註重各類書籍的編著,《隋書?經籍志》和《通志》裡均有這方面的記載,當時涉及到的書目包括經術、文章、兵、農、地理、醫卜、釋、道等,其中道經在經籍志裡有記載的主要包括老莊思想等。“以老子為本,次講莊子及靈寶、升玄之屬”,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當時的道教還是以老莊為主的,楊廣對於各類文獻的整理和儲存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楊廣對道士的重視也比老爹更甚,與他有過親密接觸的道士不少,他對這些道士也非常迷信。據《隋書?徐則傳》說,“建安宋玉泉,會籍孔道茂,丹陽王遠知等,亦行辟穀,以松水自給,皆為煬帝所重”。592年開始,楊廣多次派人去請王遠知,向他執弟子禮,還封了個代王越師的頭銜。61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緋色豪門:高冷總裁私寵妻

雲過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