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楊廣——生活怎能少了女尼和女冠,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又在首都給他建了座玉清玄壇,請來主持,方便時時見面。
對於縉雲山的徐則更加尊敬,曾寫信求教道法,早年也曾想讓這位隱世高人幫他篡位。當然,這位高人來了以後,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就羽化了,楊廣也對得起他,派人送他回到天台山安葬,又“隨須供給”,“賜物千段”,還派畫工“圖其狀貌”,令方士作頌詞。稍後再詳細講一講王遠知和徐則等道士。
當然,楊廣也對道士們還是有著警惕心的,所以他並非是一無是處的昏君,《新唐書?方技傳》記載,楊廣把各地的有名的道士都召集來,讓一個叫弘禮的和尚統一管理,“聚而禁之”。為了加強宗教管理,楊廣還專門設定了一個叫崇玄署的機構,相當於現在的宗教事務管理局,裡面設立了令、丞等專職公務員辦公,管理佛、道二教,這就是王權對宗教的真實態度。
當然了,演義裡的昏君形象也不是憑空捏造的,比如楊廣自己就極想長生不死,這也是他崇道的一個重要原因。《資治通鑑》裡記載了一個故事,有位道士潘誕,自稱三百歲了,說他能給楊廣鍊金丹,吃了就算不能與天地同壽,也能與日月齊輝。楊廣自然高興,立刻也修了座嵩陽觀,按照豪宅別墅精裝修,僅豪華房間就好幾百間。為了照顧老神仙的起居,安排了一百二十個童男童女,丫環僕人更是好幾千人,所耗鉅萬,當然了,對於平民百姓來說這是不敢想象了,但對於擁用整個國家的皇帝來說,這點小房產也花不了幾個錢。
日常生活中,更是離不開僧道的陪同了,每次上朝結束回來,把自己的老婆們、老爹楊堅的老婆們、兄弟家人、和尚道士們全都要聚餐,燈紅酒綠,“更相勸侑,酒酣殽亂,靡所不至,以是為常”。道友們知道楊廣喜歡出去玩,每次出差,當然他不用請假了,作者本人別說出差了,現在離開所在城市都要請假,當然特殊時期,大家也都理解和配合。作為皇帝,那是沒有籠子可以關他的,他是生活在籠子外面的,所以出差、遊玩、開party等都要帶上一群和尚、尼姑、道士和女冠,還自稱為四道場。
算了,這位皇帝的荒唐事就不多說了,客觀點評價,他對道教發展還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有學者總結了三點:整理修纂了道書目錄;組織學者、道士編寫了一些新的道書;組織抄寫了官方認可的道經,這些貢獻,對唐代的道藏的編寫有著不小的意義。
隋朝的第三位小皇帝就不提了,給李淵當了一年的靶子,又親自把他從那個位置上拉了下來,可以忽視了。總體來說,隋朝的宗教政策,以利用和扶植為主,宗教得以發展,在政治上、經濟上享有了一定的特權。這是一種承上啟下的時期,直接為道教在唐代的發展奠定的基礎。
在隋末的天下大亂,農民起義狼煙遍卷時,道士們是怎麼做的呢?有的選擇隱遁山林,靜待時機再出江湖,有的乾脆直接投身到逐鹿之中。比較有名的比如東都道士桓法嗣,效法那些成功的幫助楊堅上位的前輩們,支援王世充為“當代隋為天子”,期望這位一統江湖;泰山道士徐洪客則選擇了李密,當然還有著名的魏徵成了同盟戰友,也曾經“進十策以幹密”,不知道這二位道門高人,特別是魏徵怎麼眼光這麼失準了,好在魏徵隨後又改投了唐王朝,從而成功從一位道士轉職成為了一代名相。
等到大唐王朝氣候已成,投身到李淵麾下的道士則更多了,比如著名的樓觀道士岐暉,當李淵帶兵到蒲津關時,四處宣傳“此真君來也,必平定四方矣”,立刻組織了八十個道士去接應,自然也是為了在這位未來的皇帝心裡留下點痕跡;至於楊廣無比崇敬的王遠知道長,也果斷離開了這位昏君,自稱“奉老君之旨”向李淵“預告受命之符”。
我們不應該批評這些道士立場不堅定的行為,在經歷大混亂時代的洗禮,能夠在夾縫中生存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