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差八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六章 天師世家,中國道教也有趣,才差八斗,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張魯佔據漢中,透過五斗米道統治漢中之初,西北的韓遂、馬超在西北亂打一通,導致數萬西北好漢拖家帶口逃到漢中避禍。大家都知道只要有糧食,那麼人口就是最大的戰略資源,從此張魯的政權日益穩固了。相比於中原地區的烽煙不斷,劉璋和張魯之間的戰事就不值一提了,整個巴蜀地區又相對更富足一些,所以在相對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下,張魯有了充足的時間和軍事力量來推行和改革五斗米道,透過宗教進一步加強了對百姓的思想控制和政權的穩定。正是因為張魯發展了大批虔誠的教徒,為五斗米道在中國北方推廣,進而又傳播到南方,最終成為遍佈全國的宗教做好了人才儲備,為中國道教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促進作用。
槍桿子裡出政權,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在三國的亂世中,弱肉強食是至理。公元215年,曹操來搶地盤了,雙方稍一接觸張魯就知道自己不是對手,被嚇得逃跑了。逃出漢中時,有大量的糧食無法帶走,手下有人建議一把火燒了,不能留給曹操,讓他的軍隊吃飽我們的糧食再追著打我們,這個冤大頭不能當。張魯卻否定了燒糧的建議,這可是百姓們的救命糧,我們老張家五斗五斗地攢下來容易嗎?就算是留給曹操,也是給人吃了,發揮了糧食的最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燒掉!
曹操聽手下報告說繳獲了大量的糧食,自然是驚喜異常了,於是對張魯好感頓生,這樣的好同志不多了,殺了太可惜,於是派人去向張魯表達了善意,宣傳繳槍不殺、優待俘虜的政策。張魯真的來投降時,曹操果真信守承諾,不但絲毫沒有難為他們一家人,並且還拜張魯為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邑萬戶,連他的五個兒子都封了列侯。不過曹操對張魯說,封侯封地都不是問題,不過您以後肯定是不可能再留在漢中了,要不大家誰也不放心對不對?張魯還能說什麼,只能表示服從大局。
在腹黑學水平極其高深的曹操看來,張魯這樣一個曾經是割據一方的霸主,只有放在眼皮子底下才放心,所以張魯全家被遷到了都城,過上了有名無權的生活。曹操是踩著黃巾軍起家的,而且手下也有一支由收服的黃巾軍組建的青州軍,一直跟隨自己四處征戰,因此曹操是非常瞭解五斗米道這顆定時炸彈潛在的危險性,如果處理不好,隨時會爆炸。所以,曹操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把漢中人口大量北遷,分散到河南境內。曹操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把這些不穩定的教眾打散後消化在自己地盤裡,讓他們不再有機會組織到一起,慢慢得就被我的人民群眾同化掉了。
就這樣,張魯和他的家傳的五斗米道都得以儲存,並沒有落得張角和黃巾軍那樣被剿滅的結局。讓曹操沒有想到的是,隨著五斗米道教徒的北遷,教徒們不但沒有被曹操的人民戰爭的海洋消滅掉,反而在中原大地廣泛傳播開來,就連上層社會也都增加了大量信徒。
到了晉朝,張魯的第四子張盛回到了老根據地江西龍虎山,並且隨著衣冠南渡,五斗米道又跟隨著傳入南方,從此逐漸在全國流行起來,其中政治方面的深層次原因後文再詳細分說。
為了進一步安撫張魯,曹操又讓兒子曹宇娶了張魯的女兒,從此親上親成了親家。如果沒記錯的話,這個曹宇在《三國演義》裡沒有出場的,所以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曹宇和曹衝是一個母親的親兄弟,在曹操和曹丕時代表現得比較低調。到了曹叡當皇帝的時候就成了位高權重的大將軍,張魯能有這樣一個好女婿罩著,老張家在魏國混得當然差不了。曹宇我們在後文還會提到,這裡先挖個小坑。
最後,再交代一個學術上的問題,有些學者認為《老子想爾注》並不是張道陵所著,當然更不是張修所著,而是張魯寫的。比如元代列大彬在《茅山志》中就引用陶弘景(後面要重點講到的道教重要人物)的《登真隱訣》,記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