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9頁,大宋皇商,癸卯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瓘捂了捂較為單薄的大襖,他是清貧之人,他一個正八品的太學博士,月俸才二十二貫,雖然還有三十一匹的綾羅綢緞,但居京城,這點錢也只夠一家老小日常的用度,哪能和蔡京之流相比,就連劉拯都不如,&ldo;劉某愚鈍,腹裡空有些詩書,卻不堪大用,沒甚看法,還請蔡承旨指教一二。&rdo;
陳瓘登科已經二十二年,久混官場,對於一個月前的朔望大朝會上的紛爭,他心裡跟明鏡似的。蔡卞把他推上同知貢舉的差遣,無非就是想讓他再出個錯,露出個鞭子,好讓其抓住,一腳踹出京城,雖然他不肯阿諛奉承新黨權貴但他也沒那麼傻,這馬蜂窩他不會去捅,所以將皮球踢回給了蔡京。
蔡京從窗戶邊上走回來,不大的後殿內只有他們三人。其餘的內簾官外簾官都在外殿。
&ldo;聽聞國子監的學生言。陳同知長於經史,不知陳同知是否瞭解今次大比的考生,有哪些於經史會有獨到的見解。&rdo;蔡卞的刺,蔡卞自己去拔,他蔡京不僅不會替別人做嫁衣,還要借兄弟的陷阱為自己撈取好處。他要想使些手段動點手腳而同為此次科舉的主考官的陳瓘若要幹預,那麼他就有很大的阻礙。況且他也不想授人以柄。如今劉拯是倒向了他,蔡卞把陳瓘推來的目的他也知道,當然陳瓘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明哲保身不落蔡卞的圈套那是最好,如果陳瓘看不清局勢,也不妨指點他一二將他點醒。
陳瓘自是不明蔡京的如意算盤,他哪知道蔡京是六親不認之人會藉此為自己謀利。他心中早就把蔡京劃歸到了蔡卞一夥,而蔡卞的圈套他也是看的清楚,若是自己執意拔擢了擅長經史的考生,而貶黜了遵從荊公新學的考生,那麼他的仕途也就算是交待在這裡了,他不會讓蔡卞一夥如意,雖然自己的官權有限,但就算是一隻蒼蠅。也要待在京城待在章惇蔡卞一夥人的眼皮子底下。時不時地跳出來噁心他們,&ldo;蔡承旨嚴重了。陳某哪裡是什麼長於經史,不過讀過些閒書罷了。至於此次大比的考試嘛……&rdo;陳瓘故作思量一陣,方才道,&ldo;陳某倒是很欣賞杭州王詡。&rdo;
&ldo;王詡?&rdo;蔡京依舊是淡淡的語氣,面上也看不出來任何的表情,彷彿只是為了禮貌地回應陳瓘一般。
蔡京的城府是陳瓘遠遠不及的,不過他也有自己的一番算計,他提王詡出來,一是王詡在士林已有很重的名聲,如此一提,就算事後王詡高中,蔡卞一夥拿他剛才的話誣陷他和王詡私結,洩露試題,收賄拔擢,他也能辯白自己只是隨大流而已,王詡之名不僅他一人知曉。二是,王詡所長乃是其自創的經世致用,這本書他仔細研讀過,雖說乍看之下像是脫胎於荊公新學,但他以為此書有其獨到的地方,有屬於自己的觀念和想法,沒有荊公新學那般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狂妄,而是一切以民為重,以實學為重,他從心底倒是很欣賞此人。
倒是小看了這個陳瓘,蔡京心裡嘀咕,他提一個和荊公新學沾邊的王詡,卻不提其他直接拜學荊公新學的考生,應該是他陳瓘看出了蔡卞的詭計,卻又裝瘋賣傻,將計就計。
既然陳瓘已是明白人了,蔡京也就不用再費周折,樂呵呵地招呼著劉拯一起坐下,烤著燒得通紅的木炭,閒談著今次大比中引人關注的考生。
正在奮筆疾書的考生卻沒有一幫考官那麼悠閒。
太陽緩緩照上當空,時間已過正午,陸陸續續地有考生開始交卷了,先交給封彌官,經封彌官核對準確考生資訊,然後按順序放好,再由封彌官送去文廟。
看著周圍陸續交卷的考生,王詡也不著急,雖說他已經寫得很完善了,但依舊是一遍遍地檢查,他猶記得當初準備高考的時候,老師刻意再三囑咐,無論如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