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8頁,大宋皇商,癸卯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章持一席話,引得依附在周圍的人一片贊和之聲,其中當然有阿諛拍馬之人,也要實在怕王詡名聲太高,而求一個公平的人。

面對章持的氣焰,何昌言和胡安國等人紛紛側目,唯恐避之不及。

王詡笑笑,並不理會章持的譁眾取寵,而是拉住問陳卯道,&ldo;徐士廉是何人?&rdo;

陳卯憤憤地想要前去辯駁,無奈被王詡拉住,只得解釋道,&ldo;太祖開寶六年,科舉新錄進士十人一起到講武殿謝恩。當時太祖覺得得進士中的武濟川、&ldo;三傳&rdo;學究中的劉睿知識淺陋,回答問題時張皇失措,牛頭不對馬嘴,就下令將他們的進士之名罷去。而當時的權知貢舉翰林學士李昉和武濟川乃是同鄉人,因此太祖很是不悅。之後,未被錄取的徐士廉等人又擊登聞鼓,狀告李昉賣人情,取捨不公允。於是太祖就另外再設一場考試,並且在講武殿親自批閱考生的試卷,此次共錄取了進士二十六人,徐士廉就在其中。之後李昉則被貶為太常少卿,和他一起主持試事的其他官員也都受到了處罰。而由太祖所創的親自督考閱卷的殿試製度也就由此傳承了下來。&rdo;

幾聲開考的鑼聲響起,吵吵嚷嚷的學生們頓時安靜了下來,國子監的大門被緩緩開啟。章持等人也收斂了狂態,聽著兩名監門官的指揮,排起了長隊隨著幾千名學生慢慢向著考場中走去。

天邊漸亮,清晨的太陽依舊帶著些慵懶,但灑下的陽光卻足以溫暖人心。王詡刻意抬頭看了看天邊,露出一抹笑容。

考生們跨入了國子監之後,便被官吏們引到了文廟大殿的廣場上,王詡抬頭一看,蔡京意氣風發領著一眾官員昂然立於大殿之前,身後是至聖先師孔子的塑像,待考生們齊聚整齊,便跟著蔡京等考官一同祭拜孔聖人塑像,然後才去到照壁之前尋找到屬於自己籍貫所對應的地方,緊接著就跟著吏人的引導,去了相應的考試地點。王詡和一眾兩浙路的考生跟著官吏來到了國子監內的一個偏殿。

胥吏引著王詡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幾十名考生聚在一個偏殿內考試,用的俱都是國子監學生用過的舊的案幾和木凳,王詡剛一入座,便對上了陳卯的有些緊張的眼神,於是便給他點了點頭,算是安慰,陳卯頷首回應,遂才進了自己的座位。

這宋代的科舉讓王詡有些親切。除了祭拜孔聖人塑像這一點不同以外。其餘的和後世的高考都差不太多,就連貼在木桌左上角的紙張也是,和高考所貼的考號和姓名大同小異,上面寫著王詡的籍貫,年齡。王詡確認了一下是自己,邊將一側水桶裡的清水倒了些在硯裡。

待所有的考生都做好了準備,胥吏便帶著禮部的考題抄本高高地掛在了偏殿正中。確保所有的考生都能看得清楚。

蔡京誠不欺我,王詡只是瞥了一眼題目,就拿起了狼毫,落筆的一剎那,心頭暗忖,這一筆下去。就算是和萬世唾罵的權奸蔡京成為一丘之貉了,就算後世的史官們要用筆將自己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那就只有隨他們去了,只要北宋不滅,靖康無恥,我王詡就算遺臭千年也在所不惜。

王詡運筆如飛,用著工整的小篆將蔡京所給的標準答案一一填上。

數千名考生或咬筆頭,或撓腦袋。或是時而沉思時而下筆。或是東看西瞄,考場的眾生相在此展現得淋漓盡致。

巡考的胥吏們來回地走動著。雖然每個考生隔得甚遠,但亦有抱著僥倖心理的,所以胥吏們也算巡視得認真。

國子監的後殿內,一棵常青的雲松壓滿了積雪,婀娜的身姿有如穿上白素大襖的侍女半福。

&ldo;蔡承旨,可是在期待著今次的大比結果。&rdo;同知貢舉劉拯笑呵呵的走到了蔡京身邊,作為右司員外郎的他,把如今朝堂上的局勢看得透徹,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貓修道那些年

夜貓子南克斯

大宋皇商

癸卯年

烈火為裘

魯班尺

最後一個造物主

扁擔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