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5章 貨幣白銀化之下的大明,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商不富是不假,但是無農也不穩啊,江南這塊地都種桑、不種糧,平日裡還好,但就怕有個萬一。

說起來朱厚照在江南地區的經濟改革是最為‘激進’的。

首先是路引製取消,因為商業社會要求物資、人員、資本的快速流通,慢下來都是成本。

其次是賦稅制改革,

因為取消路引,官方不再掌握人員的流動,自然就沒辦法再收取人頭稅。

所以不得不推行土地稅和人頭稅的合一。

實際上就是加徵土地稅,取消了丁稅這個說法。現在民間到底多少人口,朝廷已經沒有準確資料了,但其實也別太高看自己,原來也不準。這個事是另外一項社會制度改革,暫且不提。

總之,這是關於稅收比例問題。

在稅收收取形式上,朝廷亦有改動。

正德十六年,朱厚照首先在南直隸地區推行後世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正德十七年這個範圍擴大到杭州、湖州、寧波三府。

不過他所實行的一條鞭法,並不完全同於張居正的一條鞭法。

張居正看到的是傳統賦役法的弊端,將所有稅收統一以白銀形式收取,方便的是官府、朝廷。但他強制推行按照白銀收稅,會給老百姓帶來很多問題。

比如說,大明雖然經歷了白銀貨幣化,但大明太大,窮人佔據了9成以上,這些人都靠種地過日子。小農經濟的本質沒有發生改變,他們也沒有深嵌到商業交易之中。

那麼問題來了——農民,哪來的白銀?

原先種田納糧,現在要種田納銀,怎麼辦?

那就只有將糧食賣了換成白銀。

這個過程,就會被盤剝。

實際上這只是盤剝的第一道過程,後面還有呢,

比如說……

窮人交得都是碎銀,說你家交三兩,

你拿一堆跟小石子一樣的銀子過來,誰知道是不是三兩?

於是就要稱重。

這也可以做手腳,秤砣放輕一點嘛,老百姓是不敢反抗的。

還有,這些海量的碎銀子不便運輸,也很容易被偷盜,就跟一筐米一樣,少一粒,誰知道?

所以後來朝廷又規定,地方要把碎銀子煉成統一的銀錠再上交。

然而煉化的過程會有不可避免的損耗,於是又加了一份錢,這就叫【火耗】。

朱厚照的辦法呢,本質上是一樣,但他要柔和的多。

他不強制,而是採取自願原則。

簡單的說,如果你家種地,你願意交糧食等實物抵稅,這可以。如果你家有足夠的白銀,那麼你用白銀交稅也可以。

請注意,朱厚照引導到這裡,就出現了貨幣白銀化給大明的社會帶來的第一個非常重要的革命性變化。

對於用白銀抵稅的那部分人來說,他們的擺脫了土地的桎梏,第一次從農田裡解放了雙腳。

從從業性質上來說,他們完全有條件不再當農民,而是手工業者,或者說工人。

這叫啥?這叫資本主義萌芽。

甚至有些人直接賣掉土地,不再佔有土地以後,他就不需要交稅了。這部分稅收就轉移到了購買他土地的人頭上。

而轉移出去的人,也就徹底的市民化。

城市不可避免的開始擴張起來。

不僅如此,盛世糧價低,可谷賤又會傷農,種地不賺錢以後,大量的百姓就開始轉為種桑、種棉,或者乾脆找個廠子自己做工賺錢。

種田,還是辛苦啊。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有現代大機器都辛苦,更別說全人力了。

這就是王守仁現在愁的,江南地區大規模的出現改稻為桑、改稻為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