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僱傭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5章 貨幣白銀化之下的大明,大明嫡長子,皇家僱傭貓,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現象,這在魚鱗圖冊裡都要改的,不然一個縣有一萬畝水田,卻交不出那麼多的稻米,這不是對不上了麼?
更讓他擔心的是,江南地區需要從外部購糧。
……
……
在熱河行宮。
朱厚照也在和他的臣子們探討相同的話題,“……金銀這東西啊,是財,人人都愛。可不知你們發現沒有,各地上來的奏疏,尤其是江南的,都顯示銀價在降低。你們要體會一下這句話,比如說這是十兩銀子,它本身還有一個實際的價值,這個價值現在不是十兩了。
朝廷在江南地區施行本色和折色相結合的賦稅法,可短短的三年間,選擇用折色的比例從當初的三成,迅速漲到六成,翻了一番,其中的原因恐怕不僅是便捷,還有銀價降低的關係。”
王瓊立馬皺了眉頭,“這麼說來,不就是變相的國稅流失嗎?微臣以為應當按照實時的糧價定一個兌換比例。”
姜雍早就和皇帝討論過這個問題,“此事要慎行,兌換比例若是掌握在官府手中,極容易隨意定價。市價,本身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主要呢,銀價也沒跌到那個程度,損失的不多。
但老百姓肯定是哪個划算按哪個來,多五個銅錢他都不想給你交。
朱厚照是懶得為這麼點錢讓基層鬧得百姓雞犬不寧,“關鍵不在此處。在於白銀、貨幣。這樣一舉例,道理應該很明白了,貨幣有助於地方繁榮,但是貨幣本身不具備價值,是人們願意拿出東西來兌換你手中的貨幣,這才使得它有價值。”
工部尚書張子麟蹙眉問道:“這樣,又有什麼問題呢?”
是啊,又有什麼問題呢?
姜雍又回答,“這就代表,如果其他國家也有銀礦,那麼他們只用挖礦,就能輕易的獲得咱們大明百姓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織出的衣物和造出的船隻。可我大明地大物博,換來了一堆白銀,他們卻不能給我們提供什麼。長此以往,於我何益?
這也代表,大明整個市場上的白銀數量控制權不在朝廷的手中,而在於從外界輸入了多少,像是江南銀價降低,如果持續下去,幾十年以後,一斗米要十兩銀子,這讓百姓怎麼活?可因為我們不能控制白銀數量,自然就不能夠有效調節,相當於將自己的命運拱手讓於他人!”
咚!
這最後的一句話像一記重鼓敲在眾人心頭。
王瓊馬上就急了,“陛下,這可不行,這遠遠不是國稅少許流失可比的!”
朱厚照點頭,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不然今天是要幹嘛?
實際上,歷史上的大明因為歐洲三十年戰爭,導致白銀輸入驟減,貨幣供應出了問題,經濟自然就會面臨崩潰。
這其實是必然事件。因為任何一個地區總是有戰爭,有和平。
所以三十年戰爭的發生沒什麼不正常。
不正常的是,大明是把鑄幣權拱手讓人。就像…人人都用的人民幣,是外國提供的,這能想象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