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六章 技藝,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月,成都。

時入夏季,巴蜀正處炎熱夏日之中,而宮內頗是陰涼。

宮娥舉著扇子為躺在竹榻上午睡的天子去熱,而天子呼吸悠長,顯然是睡得很香。階下的諸葛喬見劉禪熟睡,不敢驚擾,準備將大泉錢、公文等物放在桉上。

就在諸葛喬轉身離開之時,劉禪閉著眼,問道:“伯松有何要事”

諸葛喬心中一跳,恭敬說道:“啟稟陛下,五千貫大泉錢已經全部鑄造完畢,臣故獻上大泉錢以讓陛下對比一二。”

自信陵之盟之後,劉禪以諸葛喬久居東吳,先前又是高官諸葛瑾的兒子,便讓他負責大漢對東吳以及荊州情報的滲透工作。故這次大漢鑄大泉錢去攫取東吳百姓的財富計劃,由諸葛喬負責。

“嗯!”劉禪打著哈欠,改躺為坐,在宮娥的服侍下,用茶水漱了一下口,又擦拭了下臉部。

諸葛喬趁機將吳鑄的大泉錢和漢鑄的大泉錢,移動劉禪身前,說道:“陛下,左錢為我大漢新鑄造的大泉錢,右錢為東吳鑄造的大泉錢。因時間倉促,我大漢錢幣中還摻雜著些鐵料。”

劉禪將兩枚錢幣放在手中端詳,只見兩枚錢幣一模一樣,若不是諸葛喬提醒左邊摻雜著鐵料,感覺察覺不到左錢微輕一些,巴蜀不虧是擁有鑄幣數百年曆史的州郡。

劉禪又各取百枚大泉錢,在左右手上掂了掂,還是察覺不出重量有什麼區別,笑道:“甚好,儘快將五千貫錢送入吳國,看能為我大漢獲取多少之利。”

在中國古代上私鑄銅錢的例子屢禁不止,於是歷代以來大部分的王朝是對原材料銅下手管控。

如漢朝時直接“盜鑄金錢罪皆死”,而到了唐朝時則文明一些,會“流三千里”,不過依照唐朝時的交通和生活環境,流三千里大機率和死刑差不多,如果有了偽造工具而沒有鑄造錢幣的“徒二年”。

因此孫權在對國內的管控也是對原材料銅礦下手,但他能管得了國內,卻管不了大漢,大漢將成為東吳最大的私鑄集團。

諸葛喬從袖口掏出一份奏疏奉上,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我大漢可在江州派遣上林三官,讓其根據東吳錢幣情況,專門彷照大泉錢,以流通於其國內,充盈我大漢府庫。”

西漢時,鑄造錢幣的專門機構是上林三官,其分別為鍾官、辨銅、技巧三官,三官隸屬於水衡都尉,而水衡都尉又屬於少府之中。東漢時,裁撤水衡都尉,其執掌歸入少府。如今大漢的少府乃是程畿,也由他掌握上林三官。

劉禪微微頷首,放下奏疏,說道:“伯松之言,不無道理。讓程少府(程畿)從上林三官中析出部分人手,在江州設立錢官,專彷東吳錢幣。不知伯松是否願前往江州專門負責此事,以此兼通荊州士族,察東吳荊州內情。”

“臣豈敢不願。”諸葛喬應道。

劉禪沉吟少許,擔心諸葛喬難以開展工作,傳授技巧說道:“伯松今後鑄大泉幣,可將此錢販賣於荊州大族,或江東大族手上。如一千貫大泉錢可作六、七百貫糧谷售賣於他們,讓東吳大族從中賺取三、四百貫暴利,以此為梁,速通速賣,便能紮根。”

頓了頓,劉禪強調說道:“錢幣不可過久留手,必須速賣至江東,或則錢幣將日漸不值錢。”

通貨膨脹之下,多把錢留在手上就是虧錢,要不然日後孫權也不會喪心病狂地繼續瘋狂鑄造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如果不是民間積怨許久,孫權肯定是不會罷黜此政。此舉如同後世光頭在中國肆意濫印紙幣的行為一樣,致使財富大量蒸發,被少部分人瘋狂攫取利益。

在孫權的優秀治理下,吳國百姓生孩子很多是養不起的,不得已遺棄。因此吳國出現了在無戰亂的情況下,在冊人口還能倒退的奇葩景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