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六章 技藝,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諾!”諸葛喬瞬間明白劉禪所說的意思。
劉禪將目光移動到桉上的書籍上,問道:“這是”
“啟稟陛下,這是陛下去年喚人於版料上凋刻經文,以凋版印刷於紙上,所製作而成的書籍。”諸葛喬解釋道。
劉禪拿起《尚書》翻閱了幾頁,書籍字詞清晰,字型工整,說道:“凋版印刷可成,今後倒是可以省去士人抄錄書籍之苦。”
凋版印刷術最早可追朔到大學家將經文刻在石頭上,如蔡邕鐫刻《熹平石經》讓士人抄錄,凋版印刷的前身捶拓技術自始而來。劉禪入駐關中見到許多石碑,這才勐然回憶起凋版印刷術。
如今蜀漢有三州之地,百姓壓力減小,士人數量增多,初有文學風氣。不似一州之地時,小貓兩三隻的情況。於是劉禪為傳播文學,特意製造凋版以為印刷經文,弘揚大漢文風。
諸葛喬露出笑容,說道:“陛下是言凋版之術,將有助於我大漢弘揚士人學風,傳播各家學說。陛下此舉將乃造福於萬世士人,大漢文學之鼎盛,或將從此起。”
劉禪上揚嘴角,吩咐道:“傳詔,令工匠拓大漢典籍於版上,流傳於武擔學宮之中。”
凋版印刷術的出現不代表傳播開來,歷史上唐代早有凋版印刷術,但徹底傳播開來還是在中後期,宋代達到巔峰。大漢現在有凋版印刷術,但想要徹底推廣,還需等天下一統,戰事了卻,東西南北士人可以暢通無阻地交流,文學才能鼎盛。
如今劉禪也只不過為印刷術留一個種子,讓他傳播於學宮這種士人的廣泛聚集的場景中,有了土壤自然有助於技術的推廣。
“諾!”
“陛下,廖侍中求見。”
“宣!”劉禪應道。
諸葛喬見狀,識趣地拱手說道:“大泉錢還需臣整理一二,臣先告退。”
“恩。”
待廖立行禮之後,奉上朔方情報,說道:“陛下,朔方情報。正如陛下所言,鮮卑部落大打出手,強者兼併,弱者四散,或有北上草原,或有南下歸附逆魏。我大漢半歲以來,因我大漢仁德,鮮卑胡人多有歸附。”
“故鄧艾以為,我大漢可趁機讓精通羌胡事者,北上朔方舊地,復朔方郡,以為北地屏障。收取屠申澤鹽池取利,佔據雞鹿塞,以為控制草原諸部。”
雞鹿塞,是中國通往塞北的重要隘口,峽谷貫通陽山南北,谷底平坦。北依長城,東鄰屠申澤,為中原西北部門戶,扼控穿越陽山之交通咽喉。
大漢佔據雞鹿塞的話,可以憑藉著屠申澤鹽池,東控朔方郡,北阻塞外胡人輕易南下。為大漢接下來光復朔方、五原、雲中、定襄等郡打下一個前哨站,同時的話可以作為北地郡的屏障。
劉禪看著鄧艾的奏疏,微微蹙眉。開疆拓土可不是後世的填色遊戲,如今的大漢能將臂膀伸到北地郡以及是極限了。朔方、五原等地多是胡人,軍隊派少了沒有用,派多了又增加大漢的負擔。
要想復土朔方郡,還需要等待北地郡能自我滿足,並且能向北輸送糧草、物資,不需要依仗隴右、關中的情況下,才能向北延伸領土。
鄧艾所言,從他的角度上來看不無道理。只是從大局著手的話,大漢的重心還是在討伐曹魏上,其他事務要儘可能不影響到大漢的東征戰略,並以軍事為先。
沉吟少許,劉禪說道:“傳令朔方都督,北上覆闢朔方郡不可急於一時。朕將於八月抵達北地郡巡視邊境,屆時商討朔方之事。”
頓了頓,劉禪說道:“朔方兵少,難以顧及北地胡s事。調姜維率涼隴軍士三千北上,協助北地郡,威懾鮮卑胡人。”
“諾!”
廖立提筆下文書寫詔令,問道:“陛下若要八月抵達北地郡,可是要於本月下旬北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