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六章 外援,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都,鄴城。
朝會還未開始,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等人簇擁著曹爽交談,口中恭維之語皆數奉上。而在殿門一角,司馬懿手持笏板,面不改色,身側唯有少數幾名老臣相互閒聊。
自曹魏遷都鄴城成功,曹爽念自己執政根基是比較弱。於是只能去任用那些和他關係比較好的貴族子弟和譙沛老鄉。如南陽何晏擔任吏部尚書,丁謐、鄧颺二人受領尚書。任命李勝為魏郡太守、畢軌為司隸校尉,控制京城內外權柄。
蔣濟看了眼聲音鼎盛的曹爽那群人,好似自語說道:“一人昇天,雞犬相隨,擾人清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司馬懿眼觀鼻,鼻觀心,澹澹說道:“習慣雞犬之聲便好,多些耐心。”
在何晏、丁謐等急於富貴,趨炎附勢人的慫恿下,曹爽漸漸不滿事事要和司馬懿商議,改制也常受到他的束縛。於是為了開始掌握大權,採用何晏之策,向曹芳上疏,舉薦司馬懿為大司馬。
老臣極力認為以前諸任大司馬,多死在任上,於國不吉。曹爽虛晃一槍,玩了一下司馬懿,舉薦他擔任沒有實權的太傅。沒辦法司馬懿只得繼任太傅,如蕭何事,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隨著朝會即將開始,眾人步行而入。蔣濟湊到司馬懿身側,低聲說道:“漢攻吳急也,吳人請援,君當自知也。”
“嗯!”
司馬懿輕應一聲,上前迎到一同無須劍履上殿的曹爽,拱手笑道:“大將軍獨領國事,多有操勞辛苦了!”
曹爽還有幾分謙遜,回禮應道:“不敢,為國盡力而已。朝會之後,爽還有重要事務請教太傅,望太傅不吝指教。”
“大將軍謙虛了!懿不過入土之人,老眼昏花,能有多少見識。”司馬懿後退了一步,應道。
“大將軍,請!”
“太傅,請!”
兩人攜手入殿,入後即分,可居位次。而在他們身後的眾臣入殿,分列文武兩側。
眾臣隨之看著冕旒後的少年天子曹芳及郭太后,跪地呼喊道:“臣等拜見陛下、皇太后,願陛下、太后長樂未央,嘉福永壽~”
“免禮。”曹芳熟練地應道:“由大將軍理政。”
曹爽挺著大肚子出列,說道:“啟稟陛下,蜀人舉兵攻吳,甚急!吳人遣使至魏,其大約欲向我大魏求援,今在殿外,敢請陛下召見。”
“可!”
“宣,東吳使臣殷禮入殿。”
殿外,殷禮整理衣裳,在侍從的帶領下,驅步入殿。
魏吳兩國互通了斷絕十餘年的邦交,在曹叡病故後,孫權還遣使者慰問。曹魏方面也有遣使者回禮,加上應吳國需要戰馬,兩國也互通商路了。一來二去,魏吳兩國關係漸有緩和,雖沒有笑臉相迎,但至少沒有喊打喊殺。
不過就是曹魏由於自認天命,始終不承認東吳孫權的帝位是合法的。大漢因東吳背盟,早就將孫權的帝位給廢除了。如今三國之間互相都不認任何一方帝位是合理的。
殷禮入殿後,朝著曹芳、曹爽、司馬懿幾人一一行禮,說道:“外臣殷禮拜見大魏陛下……”
曹爽單手笏板,看向殷禮問道:“吳使今訪我大魏所為何事?”
殷禮朝向曹爽拱手,說道:“禮今日來魏無它,乃是為吳求援而來!”
“昔天下三分,時魏強而漢、吳二國弱,吳、漢結盟,共抗貴國。今時不同往日,西國十餘年間,起於巴蜀,劍指天下,據西方之地,恍如天下之強。其兵鋒,既北國亦不敢爭鋒一二,我國不敢力敵。故北國遣使以說我國,我大吳曉漢人兵鋒之盛,起兵助魏。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