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六章 外援,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不憐我,貴國國喪撤軍,我軍敗於襄陽。”
殷禮知道自己求援的意圖遮掩不住,直入主題將局勢分析得清楚。
“今西國漢犯我,其攻勢凜冽,欲有滅我大吳之勢。若我大吳覆滅,二百餘萬之口,盡入西國手中。屆時魏國人力之優,當在西國,而不在貴國也。今有唇亡齒寒之勢,望貴國起兵助我。”
曹爽初掌大權,還是以謹慎為上,沒有當即答應,說道:“吳使之意,我大魏已知,西國乃我二國共同之敵,惜我大魏初遷鄴城,諸事未畢。出兵一事還需商議一二,吳使不如暫且回驛休息。”
殷禮聞言,咬著牙拱手說道:“我國並無進取天下之意,唯有限江自保之圖,望貴國曉之。”
說完,殷禮朝著曹芳、曹爽行禮告退。
待殷禮走後,曹爽目光望向眾人,說道:“今吳人請援,諸位以為如何?”
聞言,蔣濟隨即出列一邁,說道:“大將軍,吳人使臣所言不無道理。吳人雖有水戰之利,但蜀有長江上游地利。昔司馬錯曰:‘得蜀既得楚’,此言雖有過之,但不無道理。且蜀兵鋒強盛,我國勉與其相當,我軍如此,吳人亦難擋也。”
“救之,我國若與蜀國角力,吳人當可為我軍之助也。不救,蜀並吳土,將西、南二面攻我,屆時中原將險矣!濟竊以為,宜當救吳,不可不救。”
“且蜀人大軍南下攻吳,南陽、關中守備必然空虛,我軍南下或可復土。即便不能復土,但能救吳,亦是善事。”
夏侯玄亦是認同蔣濟之言,說道:“大將軍,蔣公之言,當是上策。我軍應當南援,復土以圖強也。”
“正是!”應聲者不在少數。
曹爽心中也有意動,說道:“既然如此,不知以誰為將,又從何處進軍,最為恰當。”
“大將軍,濟以為當是太傅司馬公。太傅與蜀人交鋒數次,雖有勝負,但太傅身經百戰。西擒孟達,北征遼東,實乃卻是我大魏名將也。國中諸將或有戰功者不少,但比之太傅皆不如也。”蔣濟推薦道。
言語未罷,司馬懿自知要趁熱打鐵,出聲說道:“大將軍,昔或人言:‘國事危難,恐大吏心有它念。’今良機已現,我等若安坐廟堂,將使疆場騷動,眾心疑惑,是應其說言,當為社稷之大憂也。”
說著,司馬懿朝向曹芳叩首,說道:“陛下、太后,臣懇請領兵出征,南略荊北,以復我大魏疆土。”
司馬懿之語是在陰陽怪氣夏侯玄,當初夏侯玄認為地方上沒有宗室出鎮,今曹魏困難之際會使地方州郡長官心有它念,想要改革此事。然司馬懿認為這是祖宗之法,不可輕變,而且時機未到。引來夏侯玄的不滿,這也讓曹爽產生人想獨掌大權的念頭。
如今司馬懿借用此語來請求出兵,亦是有堵死曹爽、夏侯玄之念。
果然此言一出,曹爽雖不願讓司馬懿出兵,但卻也說不了什麼。
曹芳懵懂,在郭太后的指引下,看向曹爽示意他說話。
曹爽念及同是為國,拱手說道:“臣以為太傅之言可行,既然如此便由太傅領兵出征荊北,救吳復土。”
人群中的何晏見曹爽這般答應,氣得暗自捶拳。這次讓司馬懿出兵得勝,朝廷之中,又怎麼制衡司馬懿。
……
退朝後,何晏直接尋上曹爽,將他拉到角落,著急地說道:“大將軍湖塗啊!我等好不容易讓司馬懿無權理政,今大將軍卻讓司馬懿率大軍南征荊北。若讓司馬懿得勝,敢問大將軍屆時將如何制衡?”
何晏,字平叔,東漢大將軍何進之孫,曹操任司空時,娶其母尹氏,一併收養何晏。何晏少年時才能出眾,娶曹操之女金鄉公主為妻。
曹丕不喜何晏,故其在位時,未被授予官職。曹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