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五章 對峙,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240年,建興十八年,四月。

自大漢順江而下,攻略雄父邸閣後,便將夷陵圍住,上築土山,下挖地道,外阻援軍,內修城壘,作出一副死磕欲破夷陵城的念頭。

不過這種局面沒持續幾天,陸遜率領水師逆江而上,以丁奉為先鋒,渡過長江,抵達北岸,搶佔猇亭險要,與劉禪展開對峙。

【穩定執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劉禪欲與陸遜決戰,但陸遜卻扼守營壘,不與劉禪大軍展開正面對決。

黃權面對如此局面,頭腦很是清醒。他根據夷陵的情報,為劉禪詳細分析了敵我局勢。其言夷陵城池堅固,城內可戰之兵當不下近萬人,合閒雜之人當有過一、二萬人。

然夷陵城雖糧草充沛,但耐不住城內吳軍繁多,且大漢從雄父邸閣攻掠屯有三十餘萬石軍糧。我軍可足以久持,吳軍或難以久持。

因此我大漢可以圍困夷陵城,以逸待勞,等待陸遜主動近城來援。那時我軍則可以漢軍陸戰之利,擊潰陸遜援軍。屆時陸遜一敗,城內見外無援救,士氣必喪,破城當屬易也。

劉禪果斷採納黃權的意見,穩紮穩打,深築營壘,避戰不出,就等陸遜所部上門主動進攻。

而陸遜也隱晦感覺到劉禪的想法,於是派遣小股部隊深入廝殺,瞭解漢軍部署的安排,並且派出水師逆江而上,遊弋在夷陵峽口。

在春陽的照耀下,數十架漢軍投石機從空中劃過,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十幾顆石頭重重地砸在夷陵城牆上,卻絲毫沒能撼動堅固的城頭。剩餘的投石或飛入城中,擊毀房屋;或砸在地上,掀起一陣煙塵。

在長江平緩的江面上,百餘艘吳軍戰艦遊弋在河面上,船上吳軍士卒出言挑釁,高喊道:“劉禪小兒,膽敢和爺爺我一戰否?”

站在營地土山的劉禪望著這一幕,癟了癟嘴,對此情形他早已見怪不怪。這幾日下來,吳軍可是來幾次過來叫罵了。諸將欲出作戰,不過卻都被劉禪攔了下來。

劉禪身側的漢軍將領皆面露忿忿不平,霍弋拱手說道:“陛下,臣願率水師出寨,順江而下,以破吳人銳氣,令其不敢小覷我等。”

“吳狗欺人太甚,末將願領軍出戰。”

君辱臣死之情下,漢軍諸將皆紛紛請戰。

讓人指著鼻子罵雖不舒服,但劉禪也知道自己這麼做戳到吳人的痛處了,要不然也不會連續幾天有人懟著罵。

夷陵城乃入蜀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守將又是東吳大將步騭,孫權外戚。陸遜不可不救,但硬救的話,要和擅長陸戰的漢軍打野戰,這讓吳軍怎麼打得過。

吸取了上次老劉夷陵戰敗的經驗,劉禪看得很清楚,穩紮穩打,水陸並進,先破夷陵,再取夷道。不著急的劉禪反而讓陸遜有些小著急了,這才派出水師邀戰。

劉禪手扶長劍,冷笑幾聲,說道:“陸遜雖有謀略,但限於吳卒步騎羸弱,不敢野戰。如今之勢,我軍切不可中其策,故諸將不必多言。傳令軍士修築營壘,深壘溝壑,困死步騭。”

“諾!”眾將對視一眼,無奈地應道。

說話間,劉禪居高臨下見夷陵城與長江之間有一肥沃田畝,揚鞭指向,說道:“時臨春耕,不可荒廢農事,嚴選三千老弱士卒於此耕種。”

哼!

你不想讓我穩紮穩打,老子非要玩這套。不就種田嘛!老子登基的前些年,田可種得不少。

“諾!”

猇亭大營,吳軍中帳。

陸遜端坐在位上,手持書卷,靜心

張梁披著甲胃,面露沮喪之色,步行入帳。

此張梁非彼黃巾之亂的張梁,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