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氣層,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襄陽,隆中,三月。

初春時節,冬日寒流未散,暖陽上枝。

諸葛亮在小兒子諸葛瞻的攙扶下,句僂著身子,緩步於庭院間。近月以來,諸葛亮的身體愈發病重,有時難以下榻,雖有兒孫繞膝,但受春雨影響,心情難免難舒。

今晨好不容易,雲退雨消,天空冒了太陽,諸葛亮便忍不住想來出來曬曬太陽,以舒緩心情。

“父親!”

諸葛瞻頗是孝順,擺上席位,扶著諸葛亮坐下。

諸葛亮嘴角含笑,摸了摸小兒子諸葛瞻的腦袋,說道:“近日所學如何?”

諸葛瞻抿著嘴唇,說道:“近日與攀侄共習《九章算術》《詩經》二書,略有所得。”

“《詩經》?”諸葛亮唸叨了下,感慨說道:“讀詩好啊!後漢名臣鄧禹十三能誦詩,瞻兒還需勉之。”

不管諸葛瞻品性資質如何,作為父親的諸葛亮肯定是希望他能有一個好的前途。

說著,諸葛亮打量諸葛瞻的身高,繼續說道:“瞻兒年有十三,明歲之時,瞻兒可遊學了。且不可拘於書卷之中,不聞時事。”

“諾!”諸葛瞻應道。

父子交談間,杜預從院外趨步而來,手拿著前方戰事的文書。諸葛亮見狀,拍了拍諸葛瞻的肩膀,示意回屋讀書去。

諸葛亮從懷中掏出巾帛,咳嗽幾聲,問道:“元凱,江陵情況如何?”

杜預將江陵的情報遞了過去,說道:“果如師父所言,衛將軍、右將軍中陸遜之策,今大軍陷於泥濘當中,一日難行十里。士卒負糧輜而行,騎卒下馬牽行。幸春雨初歇,赤烏東昇,此困不久或可消也。”

漢代弟子對教授者稱呼不同,代表其關係亦是不同。如有夫子、山長、師傅、師父、老師、宗師、師保等不同的稱呼。

例如老師之稱,或《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夫子之稱,常用於孔子之徒稱呼孔子,後亦有指代老師之意。師父之稱,當與其它者不同,關係更近,或《呂氏春秋·勸學》:“事師之猶事父也。”

杜預跟隨在諸葛亮身側雖是不久,但說實話卻已經侍奉諸葛亮如父,而諸葛亮對於這個天資過人的弟子,也是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今生學識,待如子侄。

諸葛亮看著王平寄來的戰報,頗是無奈,說道:“陸遜果非凡人,因時而用,行事果斷,當是我大漢滅吳之患。”

杜預為諸葛亮倒了盞茶,說道:“衛將軍久居巴、隴之地,不曉荊楚水事,亦屬正常。至於右將軍雖鎮襄陽,但入職不久,能獻舟船運糧之策,端是良策。陸遜久居荊襄,知曉其間地理,又身經數次大戰,故才能從容佈置料中二位上將所謀。”

聞言,諸葛亮扶須笑了笑,說道:“亮於隆中觀陸遜用兵多時,其用兵之法,常用人心,曉地形。能使地形,為己兵之用,納軍心,為國之用。此人攻或有不足,守則有餘。絕水之策,不可不謂上策也。”

陸遜這次謀劃非常精彩,可以這麼說東吳諸將在第一層,王平、鄧艾在第二層,而陸遜則是在第三層。

至於諸葛亮嘛~

杜預拱手行禮,問道:“江陵城固,衛將軍大軍又被陸遜水絕之策所阻。如今之局,我軍當如何破之?”

正欲說話之時,諸葛亮頓感頭暈目眩,將要傾倒於地。

“師父~,師父~”杜預見狀,眼疾手快之下扶住諸葛亮的身子,著急說道:“師父身體如何,可有事乎?”

諸葛亮手撐在杜預的肩膀上,緩了許久,輕聲說道:“先扶我到榻上休息,然後你從架上二層尋江陵輿圖而來,我有近日苦思一策,雖不能破江陵,但亦能對戰局有益。”

“好的!”杜預攙扶著諸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