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氣層,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亮往屋內而去,邊走邊勸道:“醫師有言,師父多思傷神,望師父當以休養為上。”
“嗯~”
諸葛亮雖應下來,杜預也知諸葛亮不可能會答應。早些時候,大漢準備南征,諸葛亮就準備掛帥,後因病情嚴重,難以下榻。對此劉禪自然不準,便讓王平親自領軍南下。
大軍雖是出征,但諸葛亮還是難以放下心來,身體一好,在屋內對著輿圖思慮對吳戰事。之前王平、鄧艾欲將就將就使舟船運糧時,諸葛亮便猜測到陸遜欲行之策,但可惜時間晚了,堤壩被吳軍破壞,致使水絕成功。
不過諸葛亮也料到了估計來不及了,於是又思索如何彌補當下的情況,果真還讓諸葛亮找到一條計策。
恢復些精神的諸葛亮枕著軟墊,看著已經從書架上抽出江陵輿圖的杜預,考問道:“元凱可知大軍入泥濘之地,當如何對之?”
杜預蹲伏在諸葛亮的榻側,回答道:“據師父所著《兵法二十四篇》當中地有十二形,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入圮地之軍,易受敵軍伏擊,當速撤離圮地,不可久居。其間治軍,當防疫病……”
諸葛亮的《兵書二十四篇》關於地形部分的闡述,是在《孫子兵法》的九地勢之中基礎上增添而來,並對圮地作戰、治軍,作了一個簡單的說明。
若把《孫子兵法》看成‘道’,那麼諸葛亮的《兵書二十四篇》則是對‘術’方面展開了深入說明,當然也有對‘道’進行闡述。
諸葛亮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元凱端是不錯,不過切記不可懈怠。”
“諾!”
“師父,江陵輿圖在此。”杜預遞上輿圖,恭敬應道。
諸葛亮將輿圖攤開在膝蓋上,對著杜預說道:“陸遜引沮、漳水至江陵城北低窪之所,以阻我軍南犯。殊不知江陵城西亦是低窪之所,且沮、漳二水匯合沱水在西南注大江。今可讓子均、士載二人圍困江陵,遣人西掘沱江之水,以淹沒江陵以西之地。”
諸葛亮的聲音漸漸虛弱下來,說道。
“屆時子均遣一將看守江陵守將朱然即可,後可分兵西行,助陛下打通猇亭之險,以破夷陵城。後我大漢可據江北,虎視荊南,觀其局勢如何,之後就非亮能算也。”
諸葛亮的計策直接在陸遜的計策上進行增補,陸遜淹沒城北的道路,讓延遲王平南下的江陵的時間。那麼諸葛亮也就改變進軍方向,讓王平向西進軍配合劉禪攻略夷陵。
諸葛亮為了阻止江陵城守軍朱然能夠出城救援,乾脆借用陸遜的計策讓人淹沒江陵城以西的道路,阻止朱然出城。又留下一支萬人的部隊,專門看守朱然所部的動向。
這樣的話,長江以北就有劉禪四萬大軍加上王平的二萬大軍,對戰陸遜五萬大軍及步騭的萬人守軍。而且還要看陸遜敢不敢渡過長江到達北岸與漢軍對壘。
陸遜不對壘的話,夷陵城久守必失,他一旦渡過長江效彷之前入駐猇亭,必然會在東西兩面受到王平、劉禪的威脅。
不過怎麼說,若按諸葛亮所操作,東吳的長江防線基本會被大漢打亂,一旦江北兵敗,荊襄危矣!
“元凱知否?”
隨著諸葛亮的講述,杜預明白了諸葛亮的想法,答道:“預已知師父之意。”
“知曉即可,替為師書信一份於衛將軍。叮囑他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讓其視情況而定。”
“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