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一章 水利,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田畝水利法》的手續流程,劉禪在當初草擬時,便十分注意地方官吏會因政績而大興無用基建,導致百姓疲倦,荒廢農事。因此特意對審批手續上進行層層把關,讓《田畝水利法》帶來的弊端降到最低。

批閱完後,劉禪把奏疏交給張紹,說道:“季興,此疏可行,讓蔣尚書再閱,若無異議,讓魯荊州實行即可。”

“諾!”挺著大肚子的張紹上前接過奏疏。

不過,張紹還遞上一份奏疏,說道:“啟稟陛下,京兆尹顏斐在任病故,今京兆尹空缺,故蔣尚書問之。”

“顏斐?”這一名字,直接把劉禪帶回了三四年前平定關中那時。一個愛民如子的老頭,倔的可愛,當世少見。

念及於此,劉禪不由嘆了口氣,近些年病故的人越來越多,這讓他都有些麻木了。他雖是初降之人,但這個老頭品性,實屬讓劉禪喜歡,要不然也不至於委任他為京兆尹了。

劉禪沉吟良久,說道:“顏斐乃是愛民之人,京兆之所以復興,其功勳卓著。從大漢出資將其功名勒於石碑之上,朕要署字於其上,立於長安城外,以頌其德。”

東漢時期,重視石碑風行。東漢大將竇憲北擊匈奴,勒石燕然,以為刻石記功。但在郡縣之內,有功績的郡守或是縣長去世,受其蒙恩的人會出資為其樹碑記功。如漢末李儒曾出資為敦煌人,合陽令曹全立碑。

劉禪決定出資為顏斐立碑文,並非其為大漢做出了多少貢獻,而是單純為顏斐這個愛民如子的官吏而感到惋惜。沒有他,飽經戰亂的京兆尹豈能有今日。這樣的官吏如果劉禪不去珍惜緬懷,豈不是有損自己的聖明。

上有所好,下必仿之,希望大漢官吏能像顏斐學習。

頓了頓,劉禪感嘆說道:“我大漢能遷都於長安,皆賴顏卿恩德也。”

張紹聞言,拱手說道:“陛下,既然如此,不如讓蔣尚書及朝中重臣也出資些許,並署名其上。”

劉禪擺了擺手,說道:“不必如此,此舉過於造作了。朕屬其上,若有百姓願附,亦可從之,不必阻攔。”

“諾!”

“至於後繼之人,蔣尚書可有人選?”劉禪問道。

“蔣尚書以為扶風太守龐林可任京兆尹。”張紹答道。

“龐林?”

劉禪沉吟許久,大漢如今不缺人,缺的是能做事的幹吏,特別是新闢荊州後,人手更是著急。

至於龐林的話,從其近些年在關中任職來看,政績不錯,讓他接任顏斐也不是不可。

“可,讓龐林繼任京兆尹。”劉禪說道:“令其多向顏斐學習,大漢遷都不遠矣!”

“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