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二章 水陸,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受阻於猇亭後,他選擇陸軍繼續單側深入到夷道城,為了防止側翼暴露給吳軍。又派遣黃權渡過長江,在江北紮營,防備曹魏與陸遜本部側擊。

可是陸遜卻看重了三峽地勢,故意後撤以至於老劉受地勢影響,加其他方面的因素不得已分數十屯連營,被陸遜有機可乘。

當然蜀漢選擇先攻夷陵也是與現在的局勢有關,如今荊北及舊東三郡被漢所取,大漢長江以北再無威脅,屯兵先攻夷陵,或是穩重之策。

黃權對著沙盤上的夷陵地形,說道:“陛下,自三峽下夷陵,連山疊嶂,江行其中,迴旋湍激。至西陵峽口,始漫為平流。夷陵正當峽口,故以為吳之關限。而吳鉗制我軍水師於此,我軍若欲使水陸並行,以取荊楚,還須先破吳之西陵(夷陵),過荊門、虎牙兩山。至於夷道,我軍若佔江北,四面包之,破之易也。”

西陵本為夷陵,孫權改名為西陵,其位於長江以北。至於夷道位於長江以南,西陵的東南方向,並非同一地點。

而為何要先破西陵及西陵以東的荊門、虎牙兩山,其原因不難理解。長江水自三峽出來,在西陵以東的兩岸有連片的險峰山嵐。長江北岸有虎牙山,與南岸的荊門山,形成隔江對峙的險要形勢。

其間地勢山與山相連,林木茂密,多谷地、溪流、池塘,可以說崗巒起伏,溝壑縱橫。大部隊在此難以疏通及排程,這也是為什麼劉備安營於此,容易遭受陸遜火攻的原因。

同時兩山之間皆有陡峭堅硬的山岩,與夷陵地段平緩柔軟的沙灘江岸,形成鮮明對比,沿江綿延約有三里之遠。

還不僅於此,兩山之間的長江流域,擁有大片的礁石群,形成千年險灘,名為虎牙灘,不僅水流湍急,而且暗礁叢生,對往來舟船構成極大威脅。

這也是為什麼劉備放棄水陸並進的根本原因,在不掌握猇亭(荊門、虎牙二山)的情況下,無法實行水陸並進的作戰方略。

要知道東漢一統天下時,割據四川的公孫述遣將任滿、田戎等佔據夷陵,此二人據荊門、虎牙,橫江水起浮橋、鬥樓,立欑柱絕水道,結營山上,以拒漢兵。東漢大軍多次進攻,均以失敗告終。

直到兩年以後,岑彭使用火攻戰術,飛炬焚之,風怒火盛,橋樓崩燒。才勝利收復了這一險要地段。

也就是說劉禪想要攻略荊楚,必須要完成老劉當年沒完成的任務,打通水陸並行的戰略方案。

劉禪順著黃權的思路,說道:“依照太尉之言便可,舉大兵屯駐西陵城外,先破西陵之城,後攻猇亭。屆時觀江陵戰況如何,其若善有餘力,可使王平揮師向西,前後夾擊猇亭,打通水路,以全水陸並行之勢。”

黃權朝著劉禪拱手,說道:“啟稟陛下,陸遜大軍屯紮樂鄉,其大概引兵西援,我軍還需防步騭與其前後夾擊。”

劉禪沉吟少許,說道:“傅肜、元宏何在?”

“末將在!”

“朕命你領兵萬人依山勢修築溝壑,以防陸遜從東而來,從而解夷陵之圍。”劉禪說道。

“諾!”傅肜、元宏應道。

“霍弋何在?”

“末將在!”

“朕命你水師將萬人修築水寨於南岸,以防陸遜隔斷我軍後勤。”劉禪說道。

“諾!”霍弋應道。

“餘者諸將隨朕進攻夷陵城。”劉禪沉聲說道。

“諾!”眾人應道。

(求訂閱,求票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