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政,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治理南人,當不同與漢地相同。不過切記一點,大姓、諸夷雖可用,但亦需防止其做大,分而建之,實乃上上之策。”
“諾!”
南中的社會情況與漢地不一樣,南中在大漢統治之前,那就是奴隸社會,甚至還存在著母系部落,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祖宗結構。
大漢不可能一下把他們由奴隸社會進化到封建社會,而且憑藉著雲貴山區的地勢,大漢想做也做不到。
需要因時而議,大漢儘可能的在平原或是河谷地區教化蠻夷,讓他們學會漢人的農耕,離不開土地,使他們定居。同時允許或是預設,那些地方上的漢人大姓,或王、侯、邑侯這些人的權利,讓他們能繳納賦稅,服從大漢詔令即可。
也就是說要在南中同時推行封建地主制及封建領主制,在漢少而夷眾的情況下,大漢官府團結漢人大姓(領主)以及忠於大漢的蠻夷部落,才能有效的治理南中。
在數百年之後,在恰當之時,便可透過軍事手段,分化這些蠻夷百姓。如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改土官為流官,徹底的將這塊土地納入華夏版圖。
頓了頓,劉禪問道:“南中所產銅、鹽如何?”
大漢在南中除了耕牛、戰馬外,另外一個最重要的物品就是銅,需要儘可能保證銅產量的穩定。
“啟稟陛下,越嶲所出銅礦正常,當地太守以糧、帛為物,常募周邊蠻夷下山務工。至於鹽池,我南中多次征討佔據鹽池的蠻夷,並置長史管理,以售賣於南中漢蠻。”馬忠說道。
在打通犛牛道後,越嶲郡產出的銅礦就直接在郡治邛都冶煉成器,然後售賣給南中。大部分的銅料則是運至成都,鍛造成值百錢,又從成都發出。
劉禪遲疑半響,問了一個此次談話最為核心的問題,說道:“以德信之見,南中可劃為一州否?”
聞言,馬忠皺眉思考,說道:“以目前為之,若設一州,還需軍政一統,便於應對南中局勢。若效漢地設州,又以軍、政分權,驟然而言,恐是難行。”
頓了頓,馬忠繼續說道:“若是按戶口而言,南中有七萬餘戶,設州足矣!”
“可!朕知也。”劉禪若有所思的說道:“南中之事,還需卿操之。今若遠征交州,有何所求,卿可一併言之。”
馬忠沉吟少許,說道:“陛下,臣若徵交州,南中還需除王伉外,還需一人輔佐王伉理事,以免南中不寧。”
“張表如何?此人儀表威重,舉止風度,乃張松之子,入南中佐王伉,應是可行。由王伉督之,若是不可朕再調換他人南下。”劉禪說道。
“諾!”
(三更結束,求票,求訂閱)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