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六章 退兵,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近歲大魏連失國土,若不能尋其滅亡之策,西蜀怎會自我凋敝,此乃守土之責,若敗局已定,朕自效武王班師回朝之鑑。”

辛毗手持笏板,朝著曹叡進諫,說道:“啟稟陛下,蜀依仗隴右天險,以斷蕭關之道,大敗大司馬於高平城,我國折損士卒近兩萬之眾,士卒軍心潰散。大司馬仍強逞士卒,入駐蕭關,與敵對峙,進無軍略,退又不得,此非兵家之道。”

“《左傳》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今陛下徒使六軍或居西北,或居山谷之間,進不能破敵,又不願退兵,陛下善曉軍計,敢問陛下此為何計?昔武王伐商,白魚入舟,君臣色變,撤軍回師,仍可滅殷商,此乃天命所歸。故一時得失,不能謂之如何?”

“陛下可以戰國趙與中山鑑之,中山國小而兵銳,趙連攻中山不克,損兵折將。但此後趙國勵精圖治,以兩代之功,終滅中山,陛下可以史而知興衰。以我大魏國力,陛下休養生息十餘年,兵精糧足,西蜀又有何可懼之。”m.cascoo.net

“西蜀奪涼、隴二地,看似地廣,但經後漢羌亂,馬超反叛,百姓所剩無幾,涼隴百姓之和不過二、三十萬。而我中國卻是不同,此二、三十萬之民,不過為我中原鼎盛之際,一郡之民而已。故臣以為陛下退兵之後,可節儉用度,用以軍士,養精蓄銳,屆時大魏可興,蜀又何可懼之。”

辛毗引經據典,長篇分析蜀魏敵我形式,令殿中之臣無不側目,曹叡也是沉默不語。

“陛下,辛公所言正是,武皇帝之時,雖奪漢中,但漢中如為雞肋,便遷民而入關中,今陛下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秦梁(魏)爭奪河西之時,梁四勝一敗,秦四敗一勝,終克河西之地。”

一直不敢發表意見的劉曄,也終於打破安靜,出聲說道。

“臣等以為可從辛公之言。”資歷老的臣子紛紛站出來應和說道。

曹叡跪坐龍榻之上,沉默良久,嘆了口氣,說道:“既然如此便從諸公之言,下詔令大司馬、衛僕射撤軍回師。”

說著,曹叡夾雜著不悅的語氣,臉色嚴肅,繼續說道:“同時令大司馬回都述職,以言其戰事之過。”

“諾!”中書監孫資應道。

曹叡起身,環視群臣,沉聲說道:“追封右將軍為徵西大將軍,追諡壯侯,以長子張雄繼爵,同時賜其小子為關內侯,以彰其功。”

“諾!”

張合征戰一生,屢立戰功,五個兒子中四個為列侯,這次也給小兒子補上爵位。

頓了頓,曹叡吩咐說道:“傳令下去,明年春,朕亦親耕籍田,以勵百姓勤於農事。”

“陛下聖明!”

毫無疑問,這個‘亦’字就已經說明了,曹叡受到了漢天子劉禪一系列英明舉措的刺激,準備開始勵精圖治,大展宏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