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六章 退兵,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洛陽宮殿中,曹叡與辛毗在眾臣眼前上演了一出君明臣賢的好戲,好不令人羨慕辛毗。
曹叡平日雖奢靡無度,但他卻是明察斷獄、虛心聽諫之人,即便最後不納,也不會處罰此人。如今內外交困的局勢之下,被辛毗當頭呵斥一頓,反而讓他清醒許多,不再像以前那樣沉迷享受之中。
曹叡端坐高位,為顯示自己與往日的不同,說道:“今歲飢兇,四夷來犯,為安民心。傳朕之詔,各郡縣犯人所犯之罪非死罪者,可讓家中按罪過大小贖回家中,並補府庫之用。司空督之!”
“諾!”陳群應道。
一時間宮內其樂融融,臣屬上諫政議,曹叡與要臣定下要點,吩咐下去實行。
忽然,侍從驅步入內,在曹叡耳旁低語,說道:“啟稟陛下,西北有緊急軍情通報。”
曹叡揮了揮手,說道:“念!”
“諾!”
侍從拆卸下印泥,攤開案牘一看,臉色陡變,微微平復心情,論述道:“西北軍情急報,右將軍自高平城之戰後,欲撤至姑臧。但卻至河西時,被蜀將王平所斬,戰死沙場,其棺槨被諸葛亮送至蕭關,此時正在送往洛陽路上。”
此言一出,朝廷眾人臉色大變,議論紛紛。
“什麼!”曹叡聞言,心中一驚,收斂情緒後,嘆息說道:“西蜀尚未平定,右將軍卻戰死沙場,今當該如何是好!”
陳群面露悲意,搖頭直嘆,說道:“張將軍乃天下名將,我大魏之望,今戰死實為可惜。”
若是將張合放到前中期,或許難以稱為國家之望。但是隨著張合年歲增長,征伐經驗的豐富,加上各老將紛紛病逝,張合的重要性也就凸顯而出。
辛毗手持笏板,微微蹙眉,對曹叡、陳群二人身為國家的領導者,如今面對西蜀來犯,卻向眾臣示弱,成何體統。
辛毗神情肅然,出列呵斥說道:“陳公,此是何言!建安之末,天下眾人言不可一日無武皇帝(曹操),及後不幸駕崩,而文皇帝(曹丕)受命,黃初之世,亦說天下不可無文皇帝,至其棄天下,而陛下亦自龍興。如今國內所缺乏,又豈會是右將軍乎?”
聞言,陳群瞬間反應過自己失言,弓腰行禮致歉,說道:“正如辛公所言這般!”
曹叡勉強一笑,跳過這個話題,說道:“西北尚有大司馬坐鎮,可保一時無虞。況且我大魏將才雲集,數月前滿刺史料敵於先,擊退孫權,令其不南犯合肥。牽太守及畢刺史進逼軻比能,令其不得南下助蜀,可為保境安寧。”
殿中眾人聞言,微微安心,不再交頭接耳。
頓了頓,曹叡望著階下眾人,問道:“諸卿以為西北戰事應當如何?”
陳群收斂心神,看向曹叡,拱手說道:“陛下,今大軍征伐,近有一歲。我大魏雖自承天命,但吳、蜀二國依仗天險進退有度,逞一時之雄,苟延殘喘於世。臣以為今國事艱難,不若罷兵回師,休養生息,以逸待勞,待中原恢復元氣,屆時再行滅蜀吳二國,陛下可為文王。”
“況且此戰我國千里運糧,並非合用兵之理;諸葛亮斷涼與關中之道,右將軍越險深入,戰死沙場,涼州已然傾覆。如聞今年大凶,民失農桑之業。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若能使中國無飢寒之患,百姓無離土之心,則天下幸甚,吳蜀二賊,我國可坐而待勞擊之。臣望陛下明察!”
陳群之言意思就是,張合孤懸域外,已經戰死沙場了,涼州傾覆已經成定局了。不如讓大軍撤退,休養生息,堅守城池,入吳蜀兩國進攻,行以逸待勞之策。
曹叡微微蹙眉,略有不滿,說道:“陳卿對國事之深思,朕甚嘉許。蜀國依仗險要山川地勢,武、文二帝甚是辛勞,仍然不能平定西蜀。朕不敢自誇能將其滅之,只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