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察舉、闢制改革,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

劉禪沒有直面回答,而是沉聲說道:“相父,朕以為天下之人皆可為大漢官吏,在朕看來孝廉還不夠多,朕想讓天下士子皆有資格可以考取大漢官吏,這樣日後方不復有袁紹四世三公之輩。而且孝廉越多,朕想其篩選而出的頂尖之士必然也多。”

諸葛亮聽聞後,沉思說道:“陛下之心,臣明白也。可先按陛下之意,先行而為。”

“但臣近日思及武擔學宮學子今年又有所增加,日後其支出必然上漲,大漢當今之務又是北伐;還需陛下思議,可讓大士族子弟自費入讀。”諸葛亮補充說道。

劉禪明白諸葛亮意思,是想讓大士族子弟買名額入內,補貼學宮之用。

劉禪念及後世商業操作,緩緩說道:“學宮設立之處並無言及費用,開年後讓所有士子繳納學費及寢、食二費;但貧困士子可提出申請,申請過後學宮減免其費用。”

“善,陛下仁慈。”諸葛亮回到正題,手指巾帛說道:“不知陛下對郡縣辟召一事有何見解?”

劉禪看著巾帛上文字,知曉諸葛亮之意。諸葛亮是希望除南中之地外,將太守的辟召制度進行限制,郡功曹以上者必須經由大漢中央直接任命,每年由中央考核;但郡功曹以下者,暫時不動。

對此劉禪到沒有意見,畢竟大漢目前唯有一州,不用顧慮及州層面的問題,同時對於設計地方官吏改革上,相比於曹魏、東吳而言更加簡單。而且諸葛亮在這些改革事上,都是緩緩而行,溫水煮青蛙,沒有過分刺激大漢地方官吏。

劉禪仔細再審閱一遍後,合上巾帛,注視著諸葛亮說道:“相父老成謀國,可依丞相所言而行。”

“是!”諸葛亮拱手稱道。

劉禪則對此暗暗點頭,此前在西歸途中與諸葛亮從後世角度上剖析後漢得失之後。諸葛亮便已經針對這些問題,思索當下合理的解決制度,進行完善。

不愧為千古一相!其言行皆暗合後世歷史潮流發展主流。

-----------------

1科舉制萌芽於東漢察舉制的“陽嘉改制”,其失敗後曹丕開歷史倒車推出九品中正制,最終在南北朝將中國政治帶入到門閥政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