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諸葛喬歸漢,三國:漢中祖,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月諸葛亮與劉禪商議察舉、闢制度之事後不久,內府長史王連還是沒有熬過正月,溘然辭世。

劉禪聽聞後,感嘆不已,命其子王山繼承平陽亭侯爵位,又命二弟劉永替自己出席葬禮,以示尊敬。

但王連的去世並沒有打亂大漢發展的節奏,諸葛亮又命向朗繼任內府長史。

同時新的察舉制、闢制也穩步就班推行,雖然諸葛亮上表言復左雄陽嘉新制,但是實際上摻雜不少私貨,廢除孝廉年不滿四十的,不得推舉的限制;同時在文吏科中加入《管子》為考試用書。

益州士子除了對《管子》加入文吏科不滿外,大部分士子卻為大漢陛下的擴增孝廉名額而歡欣鼓舞。過去郡舉孝廉不過二十萬舉一人,如今多到二十萬舉四人,雖然需要經歷過考試選拔,但是對於中小士族而言,卻是一個極大激勵的政策。

以前除非是大族子弟及十分有郡望之人,方可有希望舉孝廉,透過中央出任官職外;大部分普通士族子弟,需要靠郡縣的闢制才能出任官職,但如今大漢卻開放名額讓更多中小士族看到透過中央出任官職的希望。

在闢制上,諸葛亮為向地方郡縣作出表率,放棄自身開府權。劉禪則合法化內府,將內府直接轉化為大漢最高權利機構,日後諸葛亮所有對內府的辟召,必須經過劉禪審批方可任命。

劉禪又將此權利下放於諸葛亮,大漢君臣完美地上演左手換右手,這番操作讓益州太守等人看得是目瞪口呆。

諸葛亮主持下的內府剝奪太守對郡功曹官職以上的辟召權,由內府直接任命考核,使得中央對地方郡縣的影響大幅度增加,進一步瓦解東漢的二元君主制。

時間過得很快,時入秋季,瓜熟蒂落,田畝豐收之際,大地萬物被秋風染成黃色。

劉禪也已換上秋裝,在蜀漢新宮接見從吳國過繼於諸葛亮的諸葛喬。

諸葛喬過繼一事,非同小可,而是上升到漢吳邦交層面。

今年二月,諸葛亮與黃氏再三商議後,提筆寫信於諸葛瑾言:因自己無子嗣,希望能夠讓諸葛喬過繼給自己。

四月,諸葛瑾接到信後,不敢答應諸葛亮所求,而是報告給孫權。

當值曹丕準備第三次伐吳,孫權顧不上此事,表示暫且商議。諸葛喬過繼一事便如此耽擱下來。

在劉禪聽聞孫權還沒回復時,於五月寫信於孫權。表示諸葛亮已經年過四十,恐怕後繼無人,希望孫權能夠看在漢吳聯盟之上,允許諸葛瑾將二子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

孫權收到劉禪的書信,沉思數天,便允許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

就這樣一波三折,二十一歲的諸葛喬於八月出發,九月抵達成都。

諸葛亮對其視如己出,並親自將原字仲慎改為伯松,而且擔憂其成為庸人,對其管教甚嚴。

“臣諸葛喬拜見陛下!”諸葛喬恭敬行禮道。

在諸葛喬行禮之時,劉禪也在上下打量,諸葛喬身長七尺六寸,眉毛濃密,鼻樑高挺,只可惜臉略長。

“不必多禮,來蜀中已有數日,不知伯松可否適應成都天氣?”劉禪面色平靜,語氣略顯溫和說道。

“謝陛下關心,成都天氣適宜涼爽甚好。”諸葛喬恭敬答道。

“伯松從東吳而來,東吳可有要緊之事發生?”劉禪問道。

諸葛喬略作思索後,緩緩說道:“丞相孫長緒(孫邵)病逝,吳王命太常顧元嘆(顧雍)為相;曹丕再次興兵伐吳,吳王整軍備戰。”

劉禪聽聞,沉吟問道:“吳王為何不命張子布(張昭)為丞相?”

“吳王擔憂丞相一職事務繁雜,出於為張公年老憂慮,是故以太常為相;同時吳王認為拳侯性情剛正嚴厲,若與之共事易起衝突。”諸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