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0章 讓好漢去抓好漢,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打施琅投降後,馬仲英一直在考慮如何處置這個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
殺了他,貌似是快意恩仇最好的辦法,但顯然不合時宜,那一紙和清廷反目為仇的檄文,成了施琅最好的護身符,若是將他殺了,且不說投降的福建清軍會生出反覆的心思,就連那些投降楚軍的清廷官將也會因此對馬仲英心存顧忌。
既然不能正大光明的殺,那也可以如處置馮錫範那樣,先把他豢養起來,待將來大事已定後,再尋個理由賜他一杯鴆酒,馬仲英又覺得太便宜他了。
這也是馬仲英一直沒有召見施琅的原因,這次馬仲英既然來了崇明,處置施琅的事,自然不能再拖延下去。
丟擲施琅家小被清廷處決的訊息,馬仲英就是想看看施琅會有什麼反應,按理說,施琅是被自己逼反的,他最該恨的就是自己這個罪魁禍首,而不是處死他家小的滿清朝廷,倘施琅表現有任何不妥,馬仲英說什麼也要把他不明不白地弄死。
“……!”
過了好一會,施琅才在悲痛中緩了過來,抬眼看了一下坐在主位上的馬仲英,施琅發出杜娟泣血般的哀嚎:“康熙,吾必殺汝!”然後“撲通”一聲,跪倒在馬仲英面前道:“還請楚王殿下收納,末將就是百死,也要找偽清朝廷報此大仇。”
施琅自然知道造成他家破人亡的兇手不是別人,正是他眼前的馬仲英,可他卻不敢就此和馬仲英翻臉,他怕馬仲英會把他殺了,那這殺妻滅子之仇,他就無從得報了。
施琅是真的恨,他既恨誅殺了他滿門的滿清朝廷,又恨造成此事的間接劊子手馬仲英,為了報此血海深仇,他只得隱忍,他要借大明兵之手替他剿除滿清,更要借攻打滿清的機會取信馬仲英,然後拿到統兵權,只要手裡有兵權,他相信他還是有報仇的機會的,至於造反帶來的後果,他已經不在乎了,反正自己孑然一身,不就是死嗎?又有什麼可怕的?
馬仲英戲謔地說道:“施提督果然是好漢,孤就喜歡你這樣的好漢,不過孤卻不能盡信你,要投孤可以,只要施提督納上投名狀,孤不但不殺你,還會給你兵權,讓你殺入京師,找康熙小兒報仇去。”
“投名狀?”
在場的文武官員都懵了,這裡是大明朝廷的崇明縣衙,是水師旅駐紮的所在,不是梁山好漢的聚義堂,要降將納投名狀這種事怎麼能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此事要是傳出去,豈不有損朝廷的威儀和您的形象。
施琅卻是無所謂,他雖然不知道馬仲英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馬仲英那一句給你兵權,讓他心動不已,連忙說道:“還請楚王殿下示下,末將願替您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孤也不瞞你,過幾日水師旅將行師向北,他們將在天津大沽口登陸,把戰火燒到偽清的統治中心去,孤有意令施提督隨船隊北上,但你的任務卻不是和水師一起行動,而是在山東登陸,替孤把衍聖公弄回南都來,此事只要你替孤做成了,孤便給你一旅之師,將來可跟孤一起北伐中原,不知施提督願不願意?”
當年清軍入關,滿清朝廷之所以能在北中國迅速站穩腳跟,和兗州孔家的投降有很大的關係,天下讀書人的表率都降清了,那些個心存猶豫的讀書人自然望風景從,把衍聖公一家擄掠到南都來,先從法理上否定清廷的統治,將來北伐定然能事半功倍,而且新立大明朝廷的第一次恩科即將舉行,馬仲英也需要衍聖公這個文壇領袖替大明背書。
當然,馬仲英這話也是半真半假,水師航遼,事關重大,這裡人多眼雜的,他可不想走漏風聲,傳到清廷的耳中,那可就不好了。
“末將定不辱命!”
急於獲得統兵權的施琅沒有絲毫猶豫,當場就答應了馬仲英的要求,在他看來,兗州孔家雖然尊貴無比,但和他的血海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