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蛇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9章 收服劉國軒,好男兒留什麼辮,三頭蛇王,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明乃是長江第一大島,元朝設崇明州,明太祖即位後,改崇明州為縣,治所依舊設在城橋,因崇明縣位於長江出海口,故爾在清軍南下後,這個控扼長江的小島就成了明清雙方爭奪的戰略要地,明將沉廷楊、張名振、張煌言和國姓爺朱成功都曾率軍攻略過崇明,這就是明末歷史上有名的三入長江。
楚軍攻入江南後,由於蘇松綠營在南都之戰中全軍覆沒,是以大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這個戰略要地,而今,崇明島便成了楚軍遠洋水師的駐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現任楚軍遠洋水師旅旅帥陳上川在見到馬仲英後,當場就嚎啕大哭起來,他到現在還沒有從楊延迪身故的悲痛中恢復過來。
“陳帥,您和故楊帥是至交好友,就是孤的師友,楊帥雖然戰殆於鄱陽湖,但他永遠活在孤和所有楚軍將士心中,楊帥的靈位,孤已經請到了江陰忠烈祠,他的忠義之心必將流芳百世。”
寬慰了陳上川幾句後,馬仲英便親自將陳上川扶進了縣衙,邊陲苦戰數十年,同時還在安南安置了上百萬漢人,陳上川同樣值馬仲英尊敬,況且陳上川通曉南洋一帶的水路,又精通水戰,楚軍要攻略呂宋,還要陳上川多費費心,故爾馬仲英也是刻意拉攏。
馬仲英對陳上川的禮遇,令隨同馬仲興出來的劉國軒和施琅二人很是眼饞,他們在投降後,到現在都沒有得到馬仲英的召見,自認為水戰能力不弱於人的他們,哪裡肯被一個老將比下去,待落座後,就是巴巴地望著馬仲英,想著楚王殿下也能看他二人一眼。
劉國軒和施琅兩個大活人在自己面前,馬仲英又怎麼可能視而不見,因此在諸人坐定後,馬仲英就把目光看向了劉國軒,開口道“這位就是劉國軒,劉將軍吧!孤是久仰大名,卻苦於一直沒有相見,原本是想將你召入南都,但西線戰事一直懸而未決,這才一拖再拖,還請劉將軍莫要見怪。”
對於劉國軒,馬仲英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按理說,劉國軒跟隨國姓爺和鄭經兩代人,一直和清軍殊死搏殺,就目前而言,也算是大明忠臣了,但偏偏他又是害死鄭克臧的幫兇之一,而且在澎湖戰敗後,還和清廷多有勾結,這卻是他的汙點之一,故爾馬仲英才一直將他滯留在崇明,未曾召見。
不過鄱陽湖大戰狗,楚軍水師主將和副將先後陣亡,經過再三考慮,馬仲英才決定召見劉國軒,看看能不能將這個精通海戰的明鄭軍統制收入囊中,畢竟楚軍體系內清廷降將多了去了,若是劉國軒能歸心,總不會比那些人差吧!
“殿下過譽了,末將自隨延平王東征後,屢戰屢敗,以至於東番形勢每況愈下,末將無能,有辱殿下聖聽,實在是有愧啊!”
劉國軒並沒有因為馬仲英讚許了兩句就得意忘形,他能牢牢將明鄭軍的軍權控制在手裡,水平還是有的,東征戰敗事,一是明鄭軍不熟悉陸戰,二是明鄭軍和清廷力量懸殊,再加上清廷一直在東南沿海厲行遷界淨海之策,明鄭軍沒有群眾基礎,反而一登陸,就會被清軍發現,故爾才屢次戰敗,至於澎湖之戰,完全是因為颱風轉向,令原本佔據優勢的明鄭水師陷入被動。
劉國軒今年才五十二歲,他不想就此沉淪下去,他還想繼續馳騁沙場,是以在言語上對馬仲英頗為尊敬,就差說俺老劉願意為楚王殿下效犬馬之勞了。
馬仲英笑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孤也不是百戰百勝,要不然也不會在水戰中折了楊帥和王副帥他們了,劉將軍縱橫疆場數十年,不知可願加入我楚軍,若是劉將軍有意的話,孤便向陛下請旨,加你為東番侯,水師旅副帥,替我大明守護海疆。”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末將願效犬馬之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