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2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會整體的文化氛圍。對於有為之君,尤其是作為開國君主的阿保機,我們不應以常人度之。
當然,主張漢化並不意味著完全排斥草原的政治與文化因素。遼太祖應當很清楚,其政權畢竟是一個契丹、而非漢人政權。上文提到,神冊五年制契丹大字,又《皇子表》謂迭剌制契丹小字,而迭剌死於阿保機之前,因此,小字的創造也在太祖時期。雖然契丹大小字均系參照漢字而成,國書的創制也與中原王朝政治有關,但這同時說明,阿保機的契丹意識還是相當強烈的。此外,在上引遼太祖與後唐使臣和姚坤的對話中,阿保機最後談到了漢語問題,他說:“吾解漢語,歷口不敢言,懼部人效我,令兵士怯弱故也。”這清楚表明,太祖深刻地認識到大契丹國的軍事基礎正是契丹騎兵,而要保持契丹騎兵的軍事優勢,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必須保持其原有文化傳統,保留其原有政治組織。同時,為了保證少數族王朝的安全,必須保證契丹人的忠誠,而這也有賴於契丹人身份意識的強化。因此,遼朝體制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多元的複雜局面。如何避免漢化危及王朝安全,如何使漢化與草原本位間保持足夠的張力,不僅是阿保機,也是所有異族統治者面臨的難題。
誠然,阿保機的選擇並非所有異族統治者的共同選擇。但至少表明,異族精英並非天然地排斥漢化。漢化與否,是非漢族王朝統治者無法迴避的一個艱難抉擇,也是決定王朝走向及命運的政治決策之一。
那麼總結起來我們可以看到:契丹雄主耶律阿保機對於中原有相當強烈的“野望”,並且願意在很多必要的方面進行漢化,這使得契丹迅速強大,並在耶律德光主政之時幾乎掌握了中原王朝的生死存亡。按照本書中李曜對北方遊牧政權的看法:“漠北草原之上,若有一族興盛而無掣肘者,中原必危。”以及“塞北之地,中原未必不可圖,所慮者,縱勝而難固也,戰而勝之可矣,勝而守之,則實非上策。因勢利導,智者之謀,使二強相爭,則中原之幸;使三足鼎立,則中原必盛;使群狼競食,則中原萬世不替也。”[無風注:詳見卷三“宗室秦王”第214章:秦王之尊(廿八)。]可見,李曜對契丹的迅速強大絕不會坐視不理,作為“一代儒宗”[當然僅指本書劇情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條最關鍵的“治國、平天下”不可能只做一半,因此迅速強大的契丹,是今後他必然要處心積慮設計引導、限制乃至掌控的一個重要方向,著墨於此,絕非離題。
第214章 秦王之尊(卅三)
“右相今日擒我,意欲如何處置?”
李曜笑了一笑,道:“不如何,只請將軍隨某走上一遭,然後回長安客居一段日子,待將軍見過長安官場、民間之變化,便會知曉,某這‘守正’,究竟是何等用意。”
黃崇嘏忽然插嘴道:“右相白龍魚服,還敢身臨敵巢,委實英雄過人,不過說到守正,某此前遊學之時,卻聽到有人對右相的農商並舉等措施頗有微詞,以為右相出身商賈之家,因此重商輕農,看似公允,實毀我朝基業,不知右相可有道理以教。”
李曜見她風姿卓絕,也自然而然地升起一些好感,不過黃崇嘏扮作男裝多年,比當初王笉在語言和動作地細節上更還要高妙,因此李曜也未曾看出她的真身,只是當做某個蜀中游學青年。不過李曜作為現代人穿越客,除處置公務御下嚴格之外,平時為人一貫隨和,因此招呼憨娃兒押著王宗範一同返回劍門關北邊唐軍範圍之後,一邊就對這個問題作出解釋。
李曜道:“某以為,對‘抑工商’一事,世人多須再認識一次。”
黃崇嘏微微詫異,心道:“他倒不先撇清自己的嫌疑,難道根本不在意商賈出身?不過,對抑制工商又有何必要再認識一次?”
李曜久居上位,此時只是解釋罷了,卻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