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章 邊臣議論事紛紛,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近朝廷裡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陝西宣撫使的人選問題,章楶致仕,到底誰來擔任這個要職,朝廷裡議論紛紛,關於陝西宣撫司,朝廷裡不少人認為現在宋夏和議既成,再保留宣撫司意義已經不大了,不少人都認為應該裁撤宣撫司,畢竟宣撫司執掌陝西諸路,權力類似節度使,本朝懲唐之弊,從不將兵柄久付臣子,防止作亂。
不少臣子們認為就應該趁此機會裁掉陝西宣撫司,再加上趙佶之前開始調整邊臣,調延安知府陶節夫為河北東路經略安撫使,給臣子們一種錯覺,趙佶準備處理陝西諸將了。
連遠在東南的蔡京都已經收到了訊息,向趙佶送了一個南戲班子的同時給趙佶寫信表示自己有一位朋友叫張康國,通曉軍務,赤心報國,願意為官家效力,言下之意就是希望趙佶在陝西提拔任用張康國。趙佶向吏部索要了張康國的資料,一看之後發現,蔡京倒真不算是援引朋黨。
張康國曾經提舉兩浙常平,豪猾斂服,發倉救荒,江南就食者數萬人。徙福建轉運判官。也算的一個強項令,這樣的人,到陝西去未嘗不可以,而且趙佶知道,雖然張康國現在是蔡京舉薦的,但是最終卻和蔡京分庭抗禮,任用他未嘗不可。
朝廷現在各種傳言滿天飛,連陝西諸將恐怕也心神不定,必須解決此事,趙佶決定召集兩制以上大臣討論此事。趙佶將章楶的奏疏分給諸位大臣們傳閱,說道:“章宣撫致仕,上疏推薦种師中繼任宣撫使,諸卿以為何如?”
不出趙佶意料,大部分臣子們都不支援种師中任宣撫使,甚至很多人認為宣撫司都沒有必要再設了,蘇轍、範純禮、李格非等人都是這個意思,韓忠彥作為首相,雖然沒有明確發表意見,但是趙佶知道他的想法和蘇轍他們一致。
趙佶首先制止這種毫無意義的討論,說道:“西賊一日不除,陝西宣撫司就一日不撤,此事諸卿勿議也,今日要議的是誰來繼任陝西宣撫使的問題。”趙佶終結了這個話題,從他自己內心來說,還是希望种師中能夠上位的,但是趙佶擔心的是种師中重蹈狄青的覆轍,大宋好不容易才在陝西培養了一批將才,萬萬不能折損在內耗中。
範純禮說道:“官家,种師中既非正途出身,又是一武夫,手綰兵符,並非國家之幸,且現今陝西諸路帥臣,大多數都是武臣,种師中任宣撫使,是禍非福,官家宜深思之!”
接下來一幫臣子們都是一般的說辭,認為种師中作為武臣,任陝西宣撫使,不是國家之福,甚至還有人提出來,种師中在陝西執掌西軍,其兄种師道又在都門禁軍執掌上四軍,兄弟兩人都在禁軍中執掌兵權,也是對國家不利,要求解除他們中的一個人兵權,這樣國家才能安寧。
趙佶明白,這是天下暫時安定了,這幫文官們閒的沒事幹就要開始內耗了。章惇本來想說些什麼,被趙佶用眼神制止了,趙佶起身,走下丹陛,走到群臣面前,趙佶問道:“諸位可知道,大宋與西賊大戰,每次折損多少士卒?”
一眾大臣們面面相覷,自己都是廟堂上的文官,哪裡記得每場戰役折損多少士卒,說白了,丘八嘛,死了再招就是,只要朝廷有錢,多少丘八不能招來,死了些就死了些唄,實在是無足輕重的事情。
趙佶看著他們,閉上眼緩緩的說道:“康定元年,鄜延、環慶副都部署副總管劉平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孫統帥步騎萬人與西賊戰於三川口,我軍除後軍三千人外全軍盡墨。康定二年,好水川之戰,懷慶路馬步軍副總管任福親自帶領3萬餘人的軍隊,官軍大敗,任福以下一萬三百名士卒陣亡,潰散、被俘無算。元豐五年,朝廷發兵馬民夫三十萬,築永樂城,官軍復大敗,徐禧、李舜舉、高永能死難,稷為亂兵所殺。宋軍一萬多士卒陣亡,得免者十無一二。只有曲珍、王湛、李浦、呂整裸跣逃脫。舜舉將死,撕裂衣襟草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