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掄才大典當謹慎(二),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宋代對於制科考試的組織已經是非常嚴密了。而且制科考試入三等的到目前為止,只有蘇軾和吳育兩人,雖然制科考試地位很高,但是並不屬於正途出身。由於制科考試物件多屬知名人士,是朝廷網羅人才的一種方式。制科考取後可獲得較高官職,但因非正途出身,往往不為人重視,被人稱作“雜色”。制科考試雖然嚴苛,但是考上的人仕途並不意味著就能仕途通暢,往往受到科舉出身的官員們抵制,大部分沉淪州縣不得重用。

趙佶覺得制科考試作為科舉的補充,一方面就是選拔一些偏才,一方面就是選拔一個儲相,真正把制科的作用發揮出來。趙佶還是決定,在制科中採取同科舉一樣的初覆考模式。考生的答卷要僱人謄錄、封彌,用生僻字編號。考官評卷則採取三評制,兩名初考制策官初評,再交兩名覆考制策官複評;初考官與履考官意見不同,則由兩名詳定編排官詳復、定等。

趙佶對於此次科舉和制科還是極為重視的,制科考試的主考官趙佶指令昭文館大學士韓忠彥,同考官御史中丞蘇轍、禮部尚書蘇軾,算得上當今的頂配了,趙佶問道:“諸位可知道哪位才學優長之士,可為考官的?”

蘇軾說道:“臣薦宗正丞王鞏,有才氣,能擔當此事。”

趙佶當然知道王鞏,作為蘇東坡的好友,王鞏屬於鐵桿死黨了,當年烏臺詩案,坐與蘇軾交通,受謗訕文字不繳,又受王詵金,謫監賓州(今廣西賓陽)鹽酒稅”。當時王鞏的官職還是“秘書省正字”,因御史舒宣奏言:蘇軾“與王鞏往還,漏洩禁中語,朗同貨賂,密與宴遊”。在20多位“烏臺詩案”案犯中,王鞏是被貶得最遠、責罰最重的。這使蘇東坡很內疚,說:“茲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

蘇轍也對他十分推崇,認為他:“亦故相之子孫而名臣之子也,生於富貴而篤志於學,勇於議論而不謀其身。淮南大邦,民病水旱。往貳其事,益試爾才。”王鞏乃是名相王旦之孫,出身相門,又性格灑脫,喜歡與蘇軾等人遊玩,非常灑脫的一個人。

但是對於是否用他擔任考官,趙佶還是有所保留的,因為這哥們的脾氣是出了名的臭,用宋史記載說:跌宕傲世,好臧否人物,其口可畏,以是頗不容於人,每除官,輒為言者所論,故終不顯。

當年章惇為相,打擊蘇軾等人,作為蘇軾的死黨,王鞏當即上疏彈劾章惇,章惇何許人也,你敢彈劾他,章相公可不是吃素的,立即將王鞏追奪出身以來文字,送全州編管起來。王鞏此人,確實是個譭譽參半的人,王鞏得到很多人的賞識,如前所言馮京、司馬光,蘇軾兄弟更是對他青眼有加。丞相劉摯甚至與之結為姻親,為子娶王鞏女。宰相呂大防也“愛其才”,當王鞏對除知海州不滿意時,特改王鞏知密州。其餘黃庭堅、秦觀、王安禮、謝景溫亦都喜與王鞏交遊。但,朝臣中還有不少人對王鞏有看法,前述王安石說他是“孺子”;除知宿州,為安鼎、姚勐所彈;受蘇軾牽連貶賓州,也是有人看不慣他;為宗正丞,被指離間宗室;判登聞鼓院,被朱光庭執奏“未協公議”,一生也算得上顛簸了。

趙佶覺得啟用他,風險實在太大,他也是貼上舊黨標籤的人,而且是以恩蔭入仕,沒有經過科舉,讓他擔任國朝制科考官,確實與禮不符。趙佶問道:“伊川先生,何等樣人乎?”

問完這話,趙佶自知失言,蘇軾蘇轍兄弟與程頤兄弟可謂死仇了,對於章惇,蘇軾都能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對於程頤兄弟,那是絕不放過的,他們所在的蜀黨與程頤的洛黨也是勢同水火。問蘇軾伊川先生,那不是觸蘇軾的黴頭嗎?果不其然,蘇軾說道:“臣素疾程頤之奸,未嘗假以辭色。”

趙佶只是笑笑,對於這兩位的恩怨情仇,趙佶覺得實在是太過於狗血,其實他們兩位本來沒有任何衝突,之所以勢同水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