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章 經筵講開暗諷喻(二),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趙佶在垂拱殿召集宰執們商量經筵問題。

趙佶將周武仲的經筵講義傳閱給諸位宰執們看,趙佶說道:“周武仲的講義,吾不允,還有經筵的制度,也需要做一改進。”

現在諸位宰相已經十分熟悉趙佶的風格了,就是對祖制毫無感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修改祖制。

不過宰執們看過周武仲的經筵講義,都默默的為周武仲點了一個贊,好小子,有膽,直接往官家的腰眼上捅,不去臺諫真是可惜了。

作為首相,韓忠彥肯定要當先說話,韓忠彥問道:“官家,不知道官家準備對經筵制度怎麼改進?”

趙佶笑著說道:“昔日神宗朝時曾有坐立之辯,韓相當年的論斷,吾以為可行。”

當年神宗朝時為經筵坐立的問題曾經展開過大討論,韓忠彥是支援講官站的一方,而趙佶如今的決定是除宰執和老臣特賜之外,都站立。

趙佶說了自己的想法後,一眾宰執都有些沉默,看似簡單的一個坐與站的問題,實際上是君權與臣權孰強孰弱的問題。有宋一代,經筵尤重擇人,文彥博以三朝元老而與經筵,程伊川以一代大儒而為講官,他如賈昌朝、範祖禹,無非端人正士,其所以發聖人之經,窮典籍之奧者,班班可考。

大宋的經筵為何如此重視選擇講官,因為在士大夫的心目中,經筵講官就等同於帝師了,是負有糾正皇帝過失的職責的。

但是趙佶顯然不這麼想,當帝師,你想屁吃呢!還想坐在小爺頭上,沒門!趙佶接著說道:“經筵大典,豈可輕忽?日後凡是經筵,除宰執大臣和老臣碩德可特賜坐外,皆站立。經筵同朝參一樣,由宰臣押班,經筵亦由宰臣主持。同時學士院、臺諫、在京館閣官吏、政事堂宰執、六部及各寺侍郎、少卿以上皆參與。”

趙佶把這話說完,幾位宰執都有些愣住了。雖然在很多時候,皇帝在參加經筵時,經常也會叫上自己的近臣、侍從以及其他官員一起聽講,其中也包括類似宰相、輔政大臣等這樣的朝廷重臣,而且對位高權重之臣的要求更高,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因為大宋的文治氛圍,上至帝王,下及臣子,皆以讀書為緊要之事,在這一點上,帝王和臣子是相同的。另外,皇帝與大臣一起聽講,也可便於相互討論,共同引為戒鑑。

但是像趙佶這樣,明確要求一批大臣參加經筵的還是第一次。畢竟經筵的教育物件是皇帝,雖然皇帝偶爾也會和一些親近大臣一起參加經筵,但是像這樣直接指定參加經筵的人員還是第一次。

蘇轍說道:“官家,經筵本為帝王之學,外臣參加,恐有未妥吧!”

趙佶笑著說道:“經筵雖然是帝王之學,但是本朝向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舉朝之士,皆是儒臣,既然都習儒術,大家一道討論,共同精進,也是樂事嘛。”

趙佶這麼說,倒讓蘇轍說不出話了,趙佶接著說道:“對講讀官以及其他講讀之人都應禮遇和尊重,免禮節、賞賜、慰問等等如平常事。”

呂惠卿趕緊上前說道:“官家所言極是,經筵既為帝王之學,何妨召集儒臣,一同論道,集思廣益呢?”

趙佶接著說道:“經筵人數增加,當在何處舉行經筵?”

蘇轍說道:“以往經筵之所一般是在崇政殿西廡或者迎陽門、延義閣等處。”

曾布說道:“崇政殿狹小,恐怕無法容納這麼多人。”

趙佶說道:“吾觀實錄,端拱元年八月,太宗幸國子監,謁文宣王畢,開輦將出西門,顧見講坐,左右言學官李覺方聚徒講書,即召覺令對御講說。不若於國子監經筵。”

趙佶早就想到國子監去看看,作為大宋的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學子們可謂天驕了,對於國子監,歷代大宋官家也十分重視,能判國子監或者任國子祭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