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6章 經筵講開暗諷喻,宣和軼事,休息的雲,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高達與仁多保忠談判時,趙佶正在察看經筵講義。

趙佶本來以為透過召試館閣貼職還可以拖延一些時日,沒想到過了幾日,蘇軾親自主持考核,蘇軾認為周武仲才學卓然,可以授予館職,這樣趙佶的經筵講官班子就算齊了。

楊時由於路途遙遠,一時還未能趕來,現在在東京的就是周武仲和曾布。周武仲上任沒幾天就向趙佶遞交了經筵講義,要求經筵。

趙佶正在翻閱經筵講義,不禁感嘆,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強,再頭鐵方面,周武仲顯然已經超越了在座的臣子們,基本上向包拯靠攏了。

周武仲的經筵內容是新五代史伶官傳序,這不就是在暗諷趙佶不務正業嗎?

趙佶指著這個講義問道:“曾相以為如何?”

曾布笑著說道:“官家,講官進講,凡無避諱之處,皆可得講,官家何必過於執著於此事。”

趙佶心想,好傢伙,反正媽的不是你是吧!萬一這兄弟真的頭鐵,當場整活,尷尬的可就是自己了。再說了,自己開設經筵的目的是為了讓朝廷裡各種政治勢力都有個發聲的平臺,也是作為皇帝獲取資訊的一個渠道,不是真的當好學生去的。

趙佶說道:“開設經筵本為察納雅言,聽取民意,開拓視野的,不是逮住吾的一點愛好,就含沙射影,出名搏位,想成全自己所謂直臣、諍臣的名聲。曾相覺得,這是忠臣還是奸佞呢?”

曾布笑道:“官家,這事老夫不敢說。老臣大半生都成為奸佞,實在是不知道忠臣是個什麼味道。”

趙佶哈哈大笑,說道:“那照曾相的話說,吾的朝堂上,不是奸佞治國,倖臣當道了!”

曾布只是笑笑,大半輩子都被人罵成奸佞,對於此,他早就不在乎了。什麼奸佞、忠臣,都不過是身後之名罷了,自己身前之事能夠勉強做好就行。

曾布說道:“官家,本朝設立經筵是以帝王教育為其本質的,在這一針對帝王的教化傳播活動中,經筵講官與君主是“師友之臣”。主講官為“師”,對君主負有“輔導”之責,有“勸誡”“正過”之義務。如程頤所言,人君之師要授其君道與君德、保其身體,經筵官對君主在公眾場合的衣食、言語、行止是否得當都負有督導之責。”

曾布的話雖然沒有說完,趙佶已經明白了曾布的意思,臣子們把經筵當作一次難得的對皇帝的教育機會,對趙佶繼位以來的所作所為,很多官員都有不少的意見,尤其是一些基層的官吏,隨著考成法的實施,他們對趙佶的怨氣是很大的,希望透過經筵這種方式給趙佶上上眼藥,也是情有可原的。

曾布、呂惠卿他們都是久經考驗的,對這種事情早就見怪不怪了,但是他們擔心趙佶被這種情況嚇到,所以準備先給趙佶提個醒。

趙佶笑笑說道:“仁宗皇帝開設經筵本意為何?”

曾布笑著說道:“推考其原本,概自古以來,治日常少,亂日常多,推原其本,由人君不學也。三皇之時,至質略矣。伏羲始開人文,神農以下,皆有師。聖人之德,莫大於學。故帝王之學,至重也!”

曾布拿出一本書來,給趙佶說道:“這是範祖禹《帝學》,對帝王之學和經筵之制,說得極為詳細,官家可以作為參照。”

曾布走後,趙佶拿起《帝學》認真看起來,這本書算是大宋士大夫們為皇帝制定的行為規範,也就是士大夫心目中完美的帝王形象,趙佶決定拿來看看。

仔細讀了一遍後,趙佶才算對大宋的經筵制度有所瞭解,士大夫們認為,帝王被視為當時一國之表率,教化天下始於天子,天子如以上率下,則能育物化人、成就治事,北宋文治導向,必然要求帝王本身也應以務學求師為修身之要。

更重要的是,大宋從立國以來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