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章 君臣共識,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因為“刮目相看”而順勢聊到這個問題,並且心有慼慼焉,當然不是為了單純的掉書袋擺龍門陣了。
而是劉備內心真心升起一股戒懼。
對他而言,讀史要想“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最有價值的“鑑”,當然就是如何吸取大漢上一次中興時的教訓。
畢竟光武帝曾經中興成功過一次,最後還是隻維持了六十多年、最初三代皇帝的正常統治。第四代皇帝開始的近百年,就是嚴格遵照了“每二十年多斷一口氣”的節奏,眼睜睜看著滅亡的。劉備怎麼能不怕?
他現在再強,能保住子孫後代在經濟、財政、人事方面的集權,依然不被地方侵蝕散裝化嗎?
李素倒是給他設計了一套好制度,而且有了殿興有福的加持,後世人要造反是很難的。但殿興有福也未必能確保一直不亂。
哪怕“每過兩百年打一場內戰、然後他劉備的後世開枝散葉子孫裡再來個最有前途的,繼承祖業重新中興”,那劉備也挺受不了的了,他內心最希望的當然是連這些波折亂局都不要有。
李素的租庸調輸法和工商稅抄引法,把財政割據收回來了;
曾經劉焉時期“廢史立牧”放出去的地方軍權,也透過地方州級長官拆分三使,把軍權割據收回來了;
最後的科舉選官改革,則是把地方擁戴州郡長官、州郡長官再任命縣級下屬的人事割據,收回來了。
現在劉備不擔心怎麼收回來,要擔心的是子孫沒有軍事權威後,能不能一直保住這個“祖宗之法”不被慢慢蠶食。
如果做不到,那就只能指望開國這一代就把變法的事情都做了、儘量做徹底,給子孫留個好一點的攤子。
這是一個最宏大的命題,需要從多個方向綜合努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