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4章 狂造核心李伯雅,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瞠目結舌:
臥槽!這不是《歐陸風雲4》上面的“先打下領土,再拼命花外交點數造核心”麼!
要不說P社四萌才是最真實謀略的戰略遊戲——打下領地不難,但穩定擴張帝國版圖很難,不造宣稱則厭戰爆表,不造核心則反叛爆表。
造核心領土怎麼造?就是讓外交家和歷史學家合謀醞釀“怎麼樣的自古以來證據最好用”,而且要配合考古出土來證明。
所以,最高階的同化和融合,是要慢慢潛移默化到當地人都相信他們源自同一個祖宗,分離傾向也就弱多了。
最優秀的狀態,就是可以把其他西南夷,跟“蜀山氏之後”的益州本地人一樣,都洗成覺得自己真是炎黃子孫,也就沒人想搞事情了。
劉備這時代,你去問一個成都人或者江州人,他們會覺得“因為我們不是堯舜之後,所以不是華夏”麼?
同理你去問一個吳郡、會稽郡的人,他們會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人麼?
不可能。
這就是孔子左丘明司馬遷造核造得成功的鐵證!潤物無聲,當地人都不覺得他們歷史上千百年前曾經被造核過。
只不過,這種事情越隱蔽越好,所以哪怕這些人建立了對民族有百世之功的殊勳,但這方面不好細說,只能是變著法兒吹吹他們別的領域的成就。
同時,也很可惜,歷史上沒有幾個頂級的外交家兼文學家兼歷史學家的人,能夠走上政治舞臺的巔峰,產生這個級別的貢獻。
所以司馬遷之後兩千年,華夏外交家史學家成功的“學術理論界大規模造核心”運動,非常稀少,新造的核心也不多,也找不到合適的藉口。
後世李世民、朱棣雖然也算武功不錯的君主,但是確實“略輸文采、稍遜風騷”,武力打下來後不知如何細緻地搞教育造核,否則後世還哪來的越南朝鮮?
文事佳者,必以武略濟之。
武略強者,何嘗不需要以文事繼之、以建立對新增領地的穩固統治!
以蔡邕原本的實力,他其實未必能對造核這事兒理解得那麼透徹。
但主要是他招了個女婿,前世專門修正統論,連大學裡修的歷史課地理課、一切“自古以來”的伎倆,都是為了服務於“領土造核”。
蔡邕跟李素交流學問多了之後,這方面也就更加學壞、融會貫通了。
蔡邕的文史底子畢竟比李素強多了,把思路一吸收,立刻如同一個原本就內力爆表的高手,借鑑了李素“獨孤九劍”的招式一般,威力暴漲。
而且,蔡邕今天跟劉備提到的事兒,其實也是水到渠成,外部形勢到了這個份上了,需要有人去做這個事情。
歷史上,蔡邕被王允搞死了,他只是沒時間,馬日磾惋惜蔡邕之死時那幾句話,普通人或許看不懂。
但如果細細挖掘深意,馬日磾說“如此恐不長久”,怕不是在說“不知造核造天命造正統,則僅靠武力怕是也不長久”。
如果大漢重新統一,成為一個擴張的長期帝國,新一波的造領土核心幾乎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蔡邕今天提的在《史記》的第一篇前面再加《史記索隱》、加《三皇本紀》,其實後世原本歷史上,到了唐朝初年就有人幹過。
唐人為什麼要這麼幹?那是因為漢到唐之間,幾乎沒有長時間的大統一王朝,分裂的南北朝自己的固有領土都收復不完,不需要新造核心。晉、隋都太短命,也來不及造核心。
而唐跟漢一樣重新實現大一統擴張了,所以要造核心,也來得及造。
唐人的《史記索隱》加戲的部分,從動機角度翻譯一下哦,其實就是解決了隋唐統治階層的鮮卑化血統混血問題——
漢朝人寫的造核心歷史書,不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