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翊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歷史與現代的完美融合,我被大獎砸中了,張翊可,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泰州,是一座擁有21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漫步在泰州的大街小巷裡,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鋪面而來,這裡散落著大大小小的文化古蹟和名人事蹟,賦予了這座小城厚重的文化底蘊。
人間煙火,最撫人心。泰州,沒有匆匆忙忙的步調,沒有緊張快速的節奏,小巧精緻的泰州,如她的名字一樣安詳泰然,在這裡,有無數種方式可以修養身體,放鬆心靈,感受慢生活。
“泰州太美,順風順水”,泰州連名字裡都帶著“三水”。水,是泰州這座古城流淌著的血液。可以說,沒有水的泰州,便不再是泰州,從滄海到桑田,泰州之水造就了這座獨一不二的水城,也造就了泰州溫婉嫻靜、潤澤秀美的氣質。
在泰州的第一天,林薇一行的遊覽範圍主要是位於主城區的泰州古城。古城裡,精緻的園林,秀氣的護城河,宏偉的古樓建築,還有那古樸的老街……都訴說著這座千年水城的古老故事。古城裡,沒有熙熙攘攘的遊客,這裡很安靜,很慢,很慢……
鳳城河景區,是泰州市區最有名的景點了,位於城區的東南處,這裡坐落了望海樓、桃園、梅園、老街等30多處景點,彙集了泰州歷史、戲曲、民俗、商賈四大特色文化,是領略泰州歷史文化的最佳去處。
望海樓,是林薇一家泰州之行的第一站。或許許多城市都有那麼一座或幾座古樓,可能並不會覺得稀奇了,但不得不否認,這些古樓建築在城市的千年變遷中見證了一代又一代故事,是每座城市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
進入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顆巨大的樟樹,枝條形狀舒展的很恰到好處,很有美感,背後就是望海樓,前面是大一片空曠的草坪,很適合發展成“網紅機位”,
順著古樓的背面逐漸環繞到正面,欣賞著古樓的各個角度。
如今的“望海樓”其實是一座仿古樓,是2007年重建的,原先的在1938年為抵禦日寇侵略,被政府下令拆除了。
走近一看,望海樓還是極其精緻的,整體建築呈現的是典型的宋代建築風格,以硃紅、黃、白為基本三色調,古樸典雅,大氣渾厚。樓屋簷則是江南特色的黑褐色琉璃瓦,很有氣勢。
站在望海樓前,還是能感受到這座古樓的恢弘大氣的。同樣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樓的望海樓,雖不及中國四大名樓那般有名,卻也書寫著自己的風華正茂。
古樓正面掛著兩塊牌匾,一塊是“望海樓”,一塊是“江淮第一樓”。可能很多人會問,泰州看不大海,為什麼叫望海樓呢?其實古老的曾經,望海樓的確是瀕臨大海的,但是隨著地殼運動,海水逐漸遠離泰州,從明代開始,泰州就是個內陸城市了。如今望海樓的含義,也不是登樓能看海的實際,而是遠古濱海的寫意名稱了。
望海樓目前是開放登樓的,古樓共有4層,二三層的樓閣展出的是“望海樓”的前世今生,泰州由於曾經頻臨大海,盛產海鹽,加之當時的泰州是國內重要的水路交通樞紐,使得泰州的鹽稅十分豐富,繁盛時期,泰州鹽稅佔據天下大半,也造就了當時泰州的經濟繁榮景象。
不遠處的那片古建築群,就是就是泰州老街和桃園了。
登頂望海樓,俯瞰古城,鳳城河兩岸的旖旎風光,讓人不禁讚歎。密密麻麻的河道貫穿著這座城市,給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秀氣和氤氳,不愧稱之為水城。
漫步在鳳城河邊,看著夕陽西下,將天空逐漸染成金黃色,溫暖人心,吹著舒適的晚風,就這麼靜靜地發發呆,滿是愜意。
鳳城河景區內有梅桃柳三園,梅園的梅派京劇,桃園的崑曲藝術,柳園的評書評話,分別代表了泰州的三種不同的戲曲文化。
聽聞梅園,是為紀念梅蘭芳先生而建的,梅蘭芳的祖籍就在泰州,這座建於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