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張耳之死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張耳之死,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連串畫面,竟都是十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去外黃縣見張耳時,他那張意氣風發的臉。
記憶中的他倆依然年輕,那時劉季還未當上亭長,只是個十足十的布衣百姓,而張耳,是劉季的偶像、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門下最著名的門客。
外黃縣的村舍中,他無比豔羨地望著張耳手中的環首大刀,聽他得意誇耀,此乃信陵君親手贈予的信物,出自最好的工匠之手,是整個魏地最快的刀。
此刻的劉季怔怔落下淚來,原來,張耳大哥也會說錯,這世上最快的刀,是時間。
他重重嘆了一聲,說道,“朕知道了,張耳大哥是朕的好兄弟,可惜天不假年,走得太早了。”
堂下的蕭何也拭淚道,
“趙王為一代名士,世所聞名,臣以為,諡號可以一‘景’字。”
“哦?景字有什麼講究嗎?”
“諡法有云,由義而濟曰景,布義行剛曰景,致志大圖曰景,德行可仰曰景。趙王遊俠仗義,當得起這個字。”
“也好。始皇帝廢了諡法,覺得別人沒有資格來評價他。朕倒是覺得,人生一世,敢作敢當,就是要求個天下公論。
景字好,就要這個字,張耳諡為景王。”
劉季逐漸平復情緒,又柔聲對張敖說,
“你這孩子,急匆匆來洛陽見我,也不多帶點衛士,怎的攏共只來了十個人?這路上萬一出點差池,我可怎麼向你父親交待?
這樣罷,你先別急著回邯鄲了,就在宮裡多住幾天,每日來學學軍國大事,也去見見皇后和公主,陪她們多說說話。
等過幾日,冊封詔書與儀注準備好了,你再以新趙王之資,回去風光大葬你父親。”
“臣,謹遵聖旨。”
***
漢初,皇權不下王國,對於各諸侯國境內的情況,劉季與中央一無所知,所以,他自然也不會知道,重病的老趙王張耳在病榻上,與兒子張敖及趙國諸位老臣之間那番驚心動魄的託孤對話。
纏綿病榻足足小半年,張耳的身體宛如風中殘燭,迅速衰弱了下去,花白乾枯如稻草一般的頭髮與深陷的雙頰,無不在訴說這具身體的主人已接近油盡燈枯。
他費力從寢衣中探出了皺巴巴的手,向跪在榻前痛哭的兒子伸去,張敖忙膝行兩步上前,一手擦淚,一手緊緊握住了父親的手,
“待我死後,敖兒立刻動身去洛陽面聖,一來,親去報喪,二來,求尚魯元公主。
皇后疼惜女兒,你唯有娶了她,才是真正安全了。
還有,此去洛陽,你萬萬要輕車簡從,斷不許帶太多護衛,方能讓陛下安心。”
張敖低頭哭泣,狠狠點頭,跪在一旁的趙國丞相貫高、趙午皆面露不忿之色,只是被悲慟的情緒蓋了下去,不易察覺。
張耳卻看在眼裡,一時心內焦急,竟強行撐起了上半身,大口喘息著說,
“貫高、趙午,你們跟著我三十載,是過命的交情,我今天就把兒子託付給你倆......
我這個兒子啊,人太聰明,心思活泛,容易招謗,也容易招嫉。你們要是還認我這個主子,就務必助少主子韜光養晦,明哲保身。
你們若敢從旁慫恿他,惹得大禍臨頭,便是我趙家的千古罪人......我於九泉之下也不會瞑目的。”
貫高、趙午二人悶聲應了下來,不發一言,只不斷叩首。
“這天下,終歸是要姓劉的,咱們這幾個異姓王國,不會長久。
你們好自為之,斷不要嘗試與劉季、呂雉鬥,你們……鬥不過他夫婦二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