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上計與大朝會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上計與大朝會,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由三色經錦製成,細看之下,還密密地織著“長樂光明”的文字圖案,搖動起來,如彩蝶翻飛於堂下,甚是好看。
大概是嫌宮人扇風不敢使力,劉季在榻上盤腿坐定,一把自宮人手中搶過小扇,對著自己一通猛扇,似乎在藉此排解煩悶。
他依舊懶得戴冠,被扇出來的風一吹,散落的髮絲亂飛,更顯煩躁,
“找你們來是想商議一下,這幾個諸侯王各自之國以後,怎的便如飛鳥入林,自在過頭了——”
他頓了一下,發覺自己有些急躁失態,便重新坐直了一點,字斟句酌地說,
“前幾日商議定都之事,那個披著羊皮的婁敬還說,周朝時,每逢年節,八百諸侯都要來洛陽納貢朝賀。
後來,秦不設諸侯王,搞了大一統,全國都是中央直管的郡縣,也就沒有諸王朝見這回事了。
如今,咱們又設了幾個諸侯王國,遍佈東方各地,那是不是也得恢復一下週制,讓這幾個王,時不時地來見我一面啊?”
大家對視一陣,相國蕭何輕咳一聲,率先發言,
“陛下,我朝目前承襲了秦之上計之制,中央下轄的各縣,每年於九月初上計各郡。
各郡綜合整理、考核後,再將賬簿運到洛陽,上計朝廷,大概耗時兩個月。
所以,臣推測,最遲於十月底,各地的上計吏們,也該到洛陽了。這是大漢王朝的第一次上計,屆時我們即可摸清其中的規律。”
上計,就是地方官吏每年將墾田數量、治下人口數目、稅賦、治安情況等進行統計,並將上計簿逐級層層上報,最終到達中央。
每年秋冬上計,皆是中央和丞相考察地方政績的大好時機,也是中央攤派賦稅的重要依據。
***
“唔。”劉季應了一聲,心中明白蕭何從上計這個議題切入,看起來答非所問,卻在等著他追問,
“那各諸侯國呢?他們的人口、稅收賬目等情況,以何種方式上報中央?”
蕭何飛快地答,
“周朝時,尚無上計之制度,天子分封之下,各諸侯為守土之人,主要以口頭彙報的形式報政。
依臣之見,既然郡縣需要上計,那諸侯國也一併需遣人來洛陽上計。”
“嗯,是這個道理。
我看吶,乾脆就讓這些諸侯王,帶著自己王國的上計吏,每年十月份一同過來吧。”
劉季狠狠點頭,又看見叔孫通口鼻翕動,躍躍欲試地對他頻使眼色,
“叔孫通,你又要說什麼?”
“陛下與相所言極是,但臣想再補充幾句。
以臣之拙見,上計歸上計,朝見歸朝見,似乎把二者區分開來,更有條理。
地方官員上報數目,名曰上計。諸侯來洛陽,朝見天子,名曰述職,也就是述所職也。”
見皇帝若有所思地認真聆聽,叔孫通大受鼓舞,繼續說,
“除了每年十月的述職,陛下若思念諸王,儘可與他們多見幾次面。
臣草擬了個關於大朝會的儀式,每年可舉行三次大朝,分別為朝賀、秋請與謁拜正月。”
“那就是讓他們一年來三次?”
“這還不算上您依照禮法,去各國的巡遊。”叔孫通恭敬地說。
劉季眼睛一亮,“你這就回去,把那個什麼大朝會的規劃,細細寫個章程,呈上來看看。
記住,萬萬別太複雜。”
“既是如此,諸侯王前來述職時,需要帶上王國的丞相等人嗎?”蕭何又問。
劉季又搖了搖扇子,狡黠一笑,
“我看這就不必了吧,省得嚇著他們。
你們猜猜,今年誰會不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