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君臣之間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5章 君臣之間,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外面臣會想家。”
如今已是八月,算下時間,有點緊張了。
趙煦無語地揮手道:“趕緊走。”
哪有這樣做臣子的,這種時候不是應該表下忠心嗎?
馮世寧在一旁感慨道:“官家對這位蘇籤書真是包容。”
他是趙煦的近身內侍,在宮中多年,從未見過這樣的君臣相處之道。
趙煦笑道:“朕與他相識多年,一貫如此。”
說著不禁想起了當年他們初識時的事了,問道:“當年父皇與王相公,是如何相處呢?”
馮世寧回憶了下,嘆道:“先帝以弟子自居,王公猶嫌不足。”
這話當然有些帶著皇帝身邊人的怨氣了。
但王安石在神宗面前耍脾氣,容不得一點反對意見,這是有的,神宗每次都忍讓,王安石鬧辭職,神宗甚至說出“卿,朕師臣也,斷不許卿出外”這樣的話。
王安石第一次罷相,是兩宮太后利用天災施壓,君臣設下的權宜之計,所以次年王安石便復相了。
復相後,王安石與呂惠卿、韓絳等人爆發衝突,神宗也是毫不猶豫地支援了王安石。
然而好景不長,關於用人的問題、對契丹的問題和案件判決的問題,都讓兩人發生爭吵,彼此間的信任就在一次次的爭執中被消磨掉了。
兒子王雱的事也是個誘因,最終王安石再次請求罷相,此後八年,兩人不復相見。
趙煦想了想,問道:“那你覺得蘇過如何?”
“不好說,”馮世寧答道:“我開始認為他是有意接近官家、討好管家,從而獲得晉升,可如今看來並不是這樣,他似乎並不貪權。”
“是啊,”趙煦笑道:“他是跟朕討了不少差事,可都是臨時差遣,還不能立馬看到成效,所以功勞不顯,不在朝中的人基本不知道。”
馮世寧搖搖頭,說道:“看不透的人才危險,官家還是得多加提防。”
趙煦立馬反駁道:“你看不透,但朕是清楚的,這些年他做的事,每一件的前因後果朕都知道。”
馮世寧連忙請罪,“是我失言了,官家息怒。”
“朕知道你的意思,朝中像你這麼想的人也很多,但朕相信他,”趙煦感慨道:“收復河西,他出力頗多,可在論功行賞的關頭他主動申請南下,就是怕蘇家風頭太盛,引起非議。”
蘇轍身為隴右都護,在朝廷的功勞簿上,只居於章楶之後,這是推不掉的。
如果蘇過也得到了升遷,那麼蘇家又將成為眾矢之的。
不過正在趕路的蘇過打了個噴嚏,其實他並沒有想這麼多,是趙煦把他想得太好了。
他還是想早點升官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