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大宋的地域歧視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章 大宋的地域歧視,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廣南西路的治所在桂州(今桂林),所以蘇過南下的第一步,是要到這個風景秀美的地方去拜見他的長官,時任知桂州、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的程節。
每到這個時候,老爹蘇軾的作用就能體現出來了。
程節,字信叔,江西浮樑(景德鎮浮樑縣)人,三度在桂為官,前後十餘年。他和蘇軾交情一般,但和米芾交好,蘇過臨行前還找米芾要了封書信帶上,在這個時代,介紹信還是很管用的。
程節有個弟弟叫程筠,字德林,此人是蘇軾的同榜進士,兩人還是同歲,又政見相近,所以關係不錯。
元豐七年,蘇軾送長子蘇邁出任德興尉的路上,不僅寫了《石鐘山記》,還專門到臨近德興(今江西德興市)的浮樑,探望了在老家守喪的程氏兄弟,住了十幾天,寫詩兩首為贈。
蘇過理了理這關係,不得不再次感慨,就蘇軾這人脈,大宋中心在蘇家啊。
程節對蘇過的到來十分重視,差兒子程鄰在府外相迎。
進入府衙後,蘇過先呈上一應文書,然後為領導介紹了自己的隨扈人員。
李直方是皇城司的人,不受地方管理;趙諗和何灌一文一武,算是蘇過的下屬,自然也得上前拜見程節。
敘完差事,蘇過又遞上米芾的書信,說道:“元章兄知我領了這趟差,特修書一封讓我帶來,還給我講了不少桂林風光,一別二十載,他對此間很是想念。”
米芾在與蘇軾結交前,曾於桂州臨桂縣任職。
程節聽後嘆道:“此地偏遠,久不聞故人訊息,叔黨有心了,不知子瞻如今是否還在京中?”
“家父被免了右臣之職後,如今領了都水監的差,北上巡視黃河了。”蘇過答道。
程節點頭道:“天南地北,不知是否還有再見之期。”
“世伯為國鎮守西南,不辭辛勞,晚輩佩服。”蘇過恭敬道。
這個時候的桂林,可不是什麼好去處,應該說整個廣南西路都屬於實打實的流放地,蠻荒之所。
程節笑道:“老邁之軀,堅持不了幾年了。”
蘇過趁機引入正題,說道:“此次南下,一是為自杞、羅殿的投誠,二是為大理國的內亂,若能處理妥當,亦是為世伯分憂。”
程節已經知道朝廷安排,說道:“蠻人無信,叔黨此去還需小心為上。”
“是,”蘇過說道:“先收自杞、羅殿,然後恩威並施,徐徐圖之。”
程節笑道:“如此說我便放心了,欽之(程鄰)會與你們同去,他對如何跟蠻族打交道十分熟悉。”
蘇過連稱感謝,表示休整數日,便領軍出發。
幾人回到住處,趙諗有些不爽。
蘇過笑道:“可是被那句蠻人無信給傷到了?”
趙諗不滿道:“反正在我看來,漢人奸詐得多。”
他是僚人出身,父親趙庭臣是被招安的土著首領。
“那你可知我為何帶上你?”蘇過問道。
趙諗與蘇過相處有一陣了,也不客氣,說道:“想以我為例子,說服那幫烏蠻人。”
烏蠻和白蠻之稱,和膚色、地域並無直接關係,是隋唐後針對蠻族的文化程度、社會發展水平而做的區分,所以有時也被稱為生蠻與熟蠻。
蘇過搖搖頭,說道:“令尊以前是渝州南平軍(今重慶綦江縣南)一帶的首領,而你是科舉考試的榜眼,所以我希望你能留下來,讓蠻人中多一些像你這樣的人。”
趙諗想了想,說道:“蠻人學習了文化之後,還是蠻人嗎?”
“朝廷有把你當蠻人嗎?”蘇過反問道。
趙諗不爽道:“還是有些區別的。”
蘇過撫掌大笑,說道:“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