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契丹人加入戰局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5章 契丹人加入戰局,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契丹人收到訊息,已經是六月間的事了。
遼道宗耶律洪基即刻遣使,著西京(大同)副都指揮使蕭義率軍南下朔州,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趙廷睦率軍南下易州,威脅大宋的河東路和河北兩路。
同時再次遣使赴東京做最後通牒,要求大宋立即退兵。
大宋朝廷接到遼使的通報後,重申了自己的態度,表示是党項人先動手的,大宋不能坐視自己的盟國被夏人入侵。
耶律洪基並不願與大宋開戰,於是又轉頭遣使指責小梁太后,稱党項人沒有能力就別挑事,責其儘快歸還所佔的回鶻土地,與兩國議和。
可戰事至此,仁多保忠還率領十萬大軍在回鶻境內,作為西夏左右門戶的沙州和銀州都被宋人所佔,這種情況下,西夏哪裡有和大宋、回鶻議和的資本。
所以小梁太后直接拒絕了這個提議,向耶律洪基表明決心,党項人與大宋只有死戰,沒有妥協。
而每多拖一日,北境的防守就更充分一點,所以大宋樂得看大遼在兩邊遣使斡旋。
西北的戰事並沒有因為幾國朝廷的拉扯而中斷,尤其是在瓜州,種樸率領聯軍圍困數日,党項人沒有援軍可派,除了肅州軍偶爾過來偷襲一下,瓜州基本是和沙州一樣的遭遇。
整個西夏人口大概在兩百萬多萬,而小梁太后與大宋交戰,動不動就是三十到五十萬的大軍,這裡面自然有些水分,因為在西夏,十五歲到六十歲的男丁都需要服從調遣,隨時應徵入伍的。
這是遊牧民族的特性決定的,西夏常備的職業軍人不過十餘萬,主要分佈在都城興慶府和西平府附近,各個軍司平時只保留少量部隊,作戰時再臨時徵調。
像前面提到的六班直,屬於皇帝的宿衛,鐵鷂子屬於親衛,人數都不過數千,興慶府的守軍則是兩萬五千人的精銳和七萬雜兵組成的。
當然,還有幾百名擔任炮手的潑喜軍也在中央軍的序列。
因為人口太少,西夏每次與大宋交戰,還專門設定了一支隊伍,名為擒生軍,負責捕捉宋人前往西夏,為了防止這些宋人逃跑,一般會選擇安置在遠離宋境的瓜、沙二州。
幾年之後,這些宋人又會被編入撞令郎的隊伍,西夏對外作戰時作為炮灰,衝鋒在前,以減少党項人的傷亡。
這也是大宋對沙州、瓜州的進攻頗為順利的原因之一。
因為這兩州有不少漢人,他們並不是叛徒,而是被擄到這裡的無辜百姓。
沙州收復後,不少城內的漢人選擇穿過當金山口,進入隴右的地界,他們大多來自西北五路,蘇轍提供飲食盤纏,讓他們迴歸故土。
剩下一些無家可歸的,蘇轍便勸說他們留在了西寧州,畢竟隴右也是人口稀少。
耶律洪基來回嚇唬了一番,宋夏兩國都沒有聽他的,甚至連個暫時休戰的面子都沒有給。
契丹朝廷商議了一番,覺得如果自己不出手相助,西夏凶多吉少。
於是在這年七月,契丹軍分三路攻宋,東路由易州軍攻擊河北西路的保州(今河北保定),中路軍進攻雁門,西路軍進攻府州(今陝西府谷)。
大宋這邊早有準備,宗澤派張叔夜率軍支援保州,呂惠卿親自坐鎮代州,府州是折家的大本營,三國交界之地,堡寨林立,更是不懼遼人進攻。
朝廷又調出五萬中央禁軍北上,隨時準備增援。
趙煦也打完所有可用的牌,對蘇過笑道:“朕等這一天,已經好久了。”
蘇過仔細檢查著巨大的沙盤,吐了口濁氣,說道:“不只是官家,天下有識之士都等著這一天。”
“我們會贏的吧?”趙煦其實很緊張。
蘇過握拳道:“當然,大宋必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