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陷入被動的党項人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4章 陷入被動的党項人,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蘇過在上一次與西夏的環州之戰中,改良了小號的扭力型投石機,配上新式炮彈,居高臨下的宋軍對上峽谷內的西夏軍隊,簡直是單方面的屠殺。
放出攻擊訊號後,種樸率隊趕緊撤離了現場。
炮火密集處,亂石飛濺,党項人拼了命地往回退去,幾百米的距離上全是人馬的殘肢,慘不忍睹。
這是火炮第一次被如此密集地使用,在這樣的地形之下,進入伏擊圈內的夏軍根本沒有逃掉的可能性,在兩側的火炮和巨石攻擊下,最終逃出峽谷的不足萬人,大半党項追軍殞命在了山谷之中。
不少夏軍出去之後,仍是一臉驚恐地策馬狂奔,耳朵裡聽不見任何聲音。
種樸留下騎兵駐守谷口,自己則帶著撤下來的炮兵回到西寧城,向蘇轍彙報。
埋伏的人自然不是天降神兵,而是種樸事先與蘇轍商量好,將守城的部分士卒提前調過去的。
蘇轍聽完戰事的奏報,感慨道:“原來火器威力如此之大。”
“正是,”種樸答道:“如按舊例,哪怕埋伏成功,弓弩和石塊也無法造成敵軍這麼大的傷亡,所需人力更是無法負擔。”
蘇轍點點頭,說道:“不過此戰過後,對方肯定警覺,不會再這麼草率了。”
種樸笑道:“戰場之上,哪有那麼多新鮮的打法,但總會有人上當。”
“說得也是,”蘇轍自己都笑了,問道:“那我們下一步該如何?”
種樸揚眉振奮道:“中路不可取,我打算去西路的沙州城,先合兵拔下,然後進攻瓜州,徹底阻斷西域党項人的迴歸之路。”
“自仁祖景佑年後,党項人佔據河西,不想六十年後,還有再見玉門關的一日。”蘇轍嘆息。
種樸沒他的文人情懷,笑道:“待收復河西,蘇都護可以上表朝廷,要求重修玉門關和陽關,如今這兩處都只剩些碎瓦頹垣了。”
蘇轍搖搖頭,思緒還停留在對這兩關的追憶中。
大斗拔谷一戰的捷報傳回後,趙煦十分振奮,下旨褒獎了知軍器監的蘇過和隴右的蘇轍、種樸二人。
蘇軾知道這個訊息後,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找到蘇過問道:“你叔父怎麼變得這麼冒險了,居然將守城計程車卒調出,萬一城內出事,那可如何是好?”
“只是調出部分守軍,”蘇過糾正了他爹的說法,又道:“再說叔父肯定是有把握的,隴右在他的治理下,如今十分安定,所以並無多大風險。”
蘇軾還是有些擔心,說道:“既然官家都下旨褒獎了,不如你再去說下,趁這個機會將子由調回來。”
“爹爹在說什麼,”蘇過無奈道:“如今隴右正處於戰事之中,怎麼可能這個時候將叔父調回呢?”
蘇軾嘆了口氣,埋怨道:“早知道要對党項人開戰,當初就不該去隴右的。”
“那就得去嶺南,”蘇過實在受不了,吐槽道:“征服党項人,收復河西故地,何等的大事,何等的榮耀,爹爹還這麼瞻前顧後的,我覺得叔父如今肯定不願回來。”
蘇軾倒也不是不明事理,只是關心則亂,說道:“子由書信確實不曾提起,多是與我說些山水風光和異族文化之類的。”
“爹爹有機會也該去看看的,”蘇過勸道:“江南是好,但西域大漠也別有一番風情。”
蘇軾閒了一陣子,正有些待不住了,聞言問道:“你說我現在申請外放,官家會同意嗎?”
蘇過一直有個想法,說道:“我建議爹爹不要再申請知一州了,不如去考察下黃河,看看怎麼能減輕水患之禍,那才是功在千秋的事。”
蘇軾一愣,有些心動,他自認為在治水一事上還是有些心得的,雖然不能有什麼創新之舉,但至少不瞎折騰百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