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大宋的地域歧視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章 大宋的地域歧視,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下國,不宜冠多士,你指的是這個吧?這可不算。”
大宋初年的地域歧視很嚴重的,這句話出自寇準之口,他是陝西人,在選狀元的時候勸真宗棄了江西的蕭貫,而選了山東的蔡齊。
類似的情況,還有十四歲參加科舉的天才少年晏殊,真宗賜其同進士出身,寇準以“殊江外人”為由反對,就是說晏殊是江南的,不過這次真宗沒聽他的,用出身廣東韶關的唐朝名相張九齡回擊了他。
司馬光的那句“閩人狡險,楚人輕易”就更有名了,類似的還有“閩蜀同風,腹中有蟲”,有了這幾句,基本將整個南方安排得明明白白。
趙諗也忍不住笑了,說道:“他們這就是嫉妒。”
南北之爭、地域偏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也不是打宋朝才開始的,反倒是這會已經好很多了。
像王安石、曾鞏曾布兄弟,都是江西人,三蘇和範百祿、範祖禹是蜀人,章楶章惇兄弟、呂惠卿、蘇頌、許將等都是福建人,不受待見的南方人在朝中的比重不算小。
這些歧視鏈裡面又涉及到新舊黨的問題,所以趙諗所說的嫉妒其實只是一小部分原因,主要還是老觀念和鄉黨的私心作祟。
蘇過搖頭道:“都是些難免的事,何必計較,若你能在蠻人裡面多帶出幾位進士,也可稍微堵一下那些人的嘴。”
趙諗說道:“蠻人未見得願意學這些。”
“還不是有你這樣的先例,”蘇過笑道:“這件事不強求,讓他們看到這個選擇就可以了。”
趙諗這才點頭,說道:“就算不科舉,能過上好點的日子,那也是好的。”
蘇過沒想同化所有蠻族,但向大宋學習,過上宋人的生活,是這個時代周邊民族的普遍追求,那還不如大方點,主動去教他們。
幾日後,蘇過帶著一支萬人隊出發了,打前站的是李直方,領軍的是何灌,趙諗和程鄰跟在蘇過左右。
出了桂林後一路向西,經過融州(今柳州市西北部)、宜州(今廣西河池市)、觀州(今南丹縣東北),便進入了邕州的地界。
整個廣南西路,一共設有五十五個羈縻州,邕州佔了四十四個,基本都是山林之地,且多瘴毒,為蠻族部落所有,邕州南邊則與交趾接壤。
李直方已經和自杞方面接上頭,帶人到南盤江附近接應蘇過的大軍。
來人正是許久不見,寄人籬下的段和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