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0章 漢室當興,季漢大司馬,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月初一,霍、葛書寫的文章從尚書檯中流出,而後以極快的速度在武漢城內擴散。凡有識字者,得知議題之後,無不在談論這兩篇文章。
武漢,太學。
席位上不少士子們簇擁在一起,指著從外面抄錄而來的《論漢》《正論》討論著熱火朝天。
“別擠,看不見!”
“誰可以讀讀?”
一封紙張實在難以讓眾人都看得見,外圍的人想進去看,內圍的人嫌太吵。
“我來!”
一名身材高大,打扮邋里邋遢計程車子擠入人群中,伸手抓起案几上的紙張。
“譙允南,輕些!”
紙張的擁有者,見士子伸手來拿,怕弄壞了,主動遞給譙周。
“然漢室當亡否?峻以為當亡,亦不當亡!”
“大司馬所寫《論漢》實為雄文,請譙君讀之。”
見紙張的主人想聽《論漢》,譙周當即讀了起來。
“曹操自語有復韓、白之奇策,行暴秦之為,兵淮泗,河水為之不流;行關西,民遷亡半途。然與某戰之,敗亡金口,喪走陽平。敵暴我德,故漢之所以興,曹氏所以不能統華夏。”
“中漢之末,外戚、宦官亂政,庸君當道,兵戈不絕,百姓流亡,故中漢當亡。其之所以不當亡,因季漢賢君能臣輩出,開基立業,承兩漢之後,上得天之庇佑,下得百姓擁護,是為正統之國。”
譙周不太善言語,問道:“諸位欲聽葛相《正論》,亦或是大司馬《論漢》?”
“讀葛相所書《正論》,其楚漢、漢魏之喻,甚是精彩!”
“曹氏治世,崇申、商之法,掠民耕作,畝出六七,充為軍資,秦法雖酷,但亦未有此恐。先帝拔賢才,以葛相治國,授以稻麥耕作,豐民府庫,百姓盡悅,糧輜不絕。敵酷我德,故漢之所以興,曹氏所以不能統華夏。”
“此言何來,蓋因中國之大,沃野萬里,人才鼎盛,經學達昌,為炎黃之故土。而中國被曹氏所據,初有漢室當亡之嘆,後有王業偏安之念。”
“王業偏安否?不可偏安,漢興、曹亡,天之常理!”
“論漢!”
“中漢之末,董卓亂政,群雄割據,凡者多言漢室當亡。……先帝興漢建國,言漢亡者少,但言中國不可圖者眾,欲與之約分南北,蓋是為愚者之見!”
“曹氏用才,重親而疏賢,夏侯淵平關西,而號虎步關右,所向無前。然實虎步者,為賊將張合。張合為前驅,夏侯淵督糧隨之。合敗敵之名,徒被夏侯淵所得。故曹操輕兵而進,折將喪兵,敗走陽平。”
“漢室舉官,輕親而重賢,剛侯寧江湖水賊,因有萬夫不當之勇,而被先帝引為上將,授以兵將,委其重任,破孫氏,劫曹營,威震江湖。故先帝屢退曹操,而後興漢祚於武漢。用人不以賢,故曹氏當衰。”
霍峻在文章中沒有說什麼假大空的話,而是認真分析南漢與北魏之間的分別,不僅講述了親、賢,暴、德等內容,還分析了曹魏內部存在的制度性問題,以及君主不賢上的問題。
之後霍峻花了四百字的篇幅,去解釋了為什麼至今大漢無法消滅曹魏的問題。
其一,較佔據中國的曹魏,南漢所轄人口比其要少。
其二,擁有北方的曹魏擁有騎兵優勢,南漢善水師而短騎卒。
其三,承認曹操品德雖酷,但其識別人才的能力,以及用兵的出色,故而有曹操遺產,短時間內尚不足以滅魏。
如何消滅曹魏,霍峻分析認為漢魏之間,會透過漫長的戰爭去拉開距離,而後南漢透過建立優勢,從而能快速滅魏。
在最後尾聲,霍峻則是提出自己的觀點,漢之所以會消滅曹魏,不是因為季漢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