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阿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1章 桓氏的起源,謀晉,石頭阿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桓溫母親過世的訊息一秒把桓溫打回了陸遠狀態,陸遠雖然假扮桓溫多年,但是一直對桓溫家鄉的事情知之甚少,甚至有意迴避,而讓桓溫四個弟弟出仕幫助自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畢竟在當時注重家族的情況下,自己的直系親屬是不能不用的,可是儘管陸遠重用了桓溫的弟弟們,但都把他們派往外地,避免跟自己過多的接觸,這樣也就避免了暴露自己的身份而引起的尷尬。
現在桓溫的母親孔氏過世,桓溫作為長子,是不能不出席葬禮的,儘管陸遠有一百個不願意,但是礙於當時的人情事故和倫理綱常,桓溫還是決定上書朝廷,率諸弟請辭現在所有官職,以便回家葬母,並守孝三年。
桓溫辭職的事情頓時讓朝廷慌作一團,雖然朝廷當中大部分人都在防備桓溫,但是當桓溫真的要離開的時候,這幫人又慌的不行,畢竟當今天下最能打的就是桓溫了,可以說是桓溫在支撐著東晉的半壁江山,而若是桓溫離去,天下將無人能夠頂起這個重任來,這幫人就無法繼續享受安逸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荊州兵已經成為天下勁旅,桓溫在時尚能約束,桓溫不在了難免會生亂子。
但是此時又是扳倒桓溫的大好機會,若不趁此機會扳倒桓溫,那麼等將來桓溫勢力更大的時候朝廷更加難以約束,所以朝中支援桓溫辭職的也大有人在。
於是,支援批准桓溫辭職的一派以御史中丞王彪之為首,聯合江州刺史郗愔、兗州刺史荀羨、琅邪內史袁質等人,他們大多都是地方實力派,手中握有軍隊,桓溫的存在就如同壓在他們身上的一塊大石頭一樣,可以說桓溫不倒,他們這些地方實力派就沒有崛起的機會,所以這一派自然是希望能夠批准桓溫辭職,好有自己露頭的機會。
另一派則是以尚書監王坦之為首,聯合吏部尚書謝安、司徒左長史劉惔、光祿大夫周閔、散騎常待諸葛衡、兗州別駕羊孚等人,這些人主要是以文官為主,他們不希望桓溫辭職,因為在當前局勢並不明朗的情況下,貿然的讓桓溫請辭回家,極有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地方勢力趁機崛起,外部勢力也會趁機入侵,弄不好連江東之地都不保。
這兩派互不相讓,彼此爭吵的很厲害,連司馬昱都無法安撫,此時穆帝已然長大,所以也參與到了討論中來,在穆帝看來,雖然朝中上下皆言桓溫是個威脅,但是桓溫卻沒有任何威脅朝廷的舉動,相反,反而為朝廷收復了大片的故土,是舉國上下皆公認的大英雄、大功臣,本著物盡其用的想法,穆帝自然是希望桓溫能夠留下來繼續為自己效力,所以便支援了王坦之一派。
雖然有了穆帝的支援,但是王彪之等人依然不依不饒,最終又拿出了“為母盡孝,乃天之大義,自武帝立國以來,未開此端”之事為由,妄圖搞個道德綁架,桓溫是長子,為母守孝天經地義,推辭不得,這就搞的司馬昱等人難以招架。
最終,還是久居佛堂的褚蒜子親自出面,解決了這個問題,褚蒜子首先以朝廷的名義,拒絕了桓溫的辭職之請,對於王彪之所言的守孝之事,褚蒜子親自下詔改派桓溫的二弟、義成太守桓雲代溫守孝;同時又以皇太后之名,授予桓溫母親孔氏臨賀大夫人印綬,諡號為敬,在古代,只有政績十分突出的官員才能得到朝廷賜予的諡號,而這其中能夠得到諡號的又鳳毛麟角,更何況一個平頭百姓,褚蒜子如此親自下詔辭諡,其實就是在極力的安撫桓溫,極盡拉隴之能事。
褚蒜子不僅僅給桓溫足夠的面子,裡子也給的很足,在桓溫運送母親孔氏歸葬宛陵之時,褚蒜子又派出侍中代表朝廷前往弔祭,謁者監護喪事,十天之內,京城前往宛陵弔喪的使者往來了八次,軒蓋、車馬相望於道,相當的隆重。
可以說褚蒜子實在是個政治高手,這一套組合拳下來,不但讓桓溫的聲望在家族當中如日中天,更是讓桓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