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阿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0章 萌生奪權之心,謀晉,石頭阿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昌之行讓桓溫徹底明白,不管自己如何的努力、如何的表忠心,朝廷裡的這幫大爺永遠都不會拿你當自己人,永遠都在防備著你,這就讓桓溫心裡很不舒服,以桓溫現在的實力,想反早就反了,若不是顧慮老情人褚蒜子,我還會鳥你們這幫道貌岸然的傢伙?
而桓溫之所以斷然拒絕太尉一職,其實已然表明了桓溫的心志,以桓溫現在的實力,已經不屑於朝廷任命的任何官職頭銜了,所以在返回江陵的路上,迎著徐徐的微風,望著江兩岸的大好河山,桓溫萌生了取晉而代之的想法。
正如後世王陽明之言,若想打敗對手,至少應該有對手一樣的地位才行,只有取得了和對手一樣的地位,你才有機會、有能力去施展心中的想法;
桓溫明白,自己之所以被朝廷所忌憚,還是因為實力太過強大,就算自己不北伐,啥事也不幹,朝廷一樣忌憚你,就如同一個人身邊住著一隻老虎一樣,即便老虎溫順如貓,但因為老虎的體量與實力,這個人也一樣膽驚受怕。
而若想要讓朝廷徹底放下對自己忌憚之情,只有兩個辦法,第一個就是自己足夠弱,比如自行解除武裝,將部隊交給朝廷,這樣一來,自己多年的心血將徹底付之東流,也是桓溫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第二個就是自己足夠強大,如同曹操和司馬懿一般,將朝中大臣全部置換成自己人,徹底掌控朝政,所謂的團結,其實就是將所有反對自己的人打趴下,就實現團結了。
顯然第二種方式更符合桓溫的心意,所以桓溫暗暗下定決心,為了國家的統一大業,必須要像曹操那樣,徹底掌控朝政;
而要徹底掌控朝政,只能打破當前的政治格局,剔除士族階層的統治地位,而士族階層是當前東晉政權統治的基礎,也是天下穩定的基礎,而要打破這種自曹魏時代漸已穩固的社會組織結構,顯然絕非易事,弄不好可能又要天下大亂,讓北方胡人有可趁之機,這也是桓溫最頭疼的地方。
所以既然已經決定取晉而代之了,自然就要往這個方向發展,所以桓溫決定還是延著最安全最穩固的方式奪權,即透過北伐博取名望,在名望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稱王,加九錫,完成篡權。
作為一名傳越之人,桓溫其實並不太乎過程,奈何在當前的社會氛圍下還是非常重視過程的,就如同這加九錫一般,在先秦時代,加九錫是為人臣子的頂峰,只有擁有極大功勞的臣子才會被加九錫,而自西漢王莽被加九錫之後,加九錫就徹底變了味,在王莽被加九錫之後,緊接著就推翻西漢建立新朝。之後再加九錫的人,幾乎都做了這件事,謀權篡位。東漢末期的曹操被加九錫,他雖然沒有篡位,但他剛死,兒子曹丕就篡位了。後面的孫權被曹丕加九錫,沒多久就建立孫吳。再之後的司馬昭加九錫,兒子司馬炎建立西晉。
所以即便是桓溫不注重過程,也得按照這個流程來,而加九錫最根本的一個條件就是必須要有極大的功勞,所以桓溫決定,繼續北伐,繼續博取名望,先來個加九錫再說。
雖然第一次北伐結果不太理想,但是桓溫到底還是打到了長安城腳下,這是近百年來首次有漢人將領重回關中故土 ,政治意義不言而喻;司馬昱授予桓溫太尉一職對於桓溫取得的功績而言也是理所應當,但是沒有打下長安城始終是個遺憾,好在此次北伐桓溫實力並未大損,可以立即組織第二次北伐,當然,鑑於前秦政權已經加強了對秦嶺一線的防禦,要像上次一樣經淅川穿越秦嶺入上洛突入關中已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此次桓溫將目光瞄準了另一個故都,即洛陽。
洛陽不同於長安,長安此時是前秦政權的都城,長安的得失直接關乎到前秦政權的穩定,所以苻健等人才會如此的拼命,而洛陽自晉室東渡以來,就沒有被北方建立的各胡族政權立為首都,所以洛陽的防禦力量比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